第1518章 云开月明(第3/4页)

毕自严喝了口茶,淡淡道:“还稳得住?”

毕自严话音一落,张国维,秦良玉,曹文诏神色俱是微动,凉亭里瞬时安静。

警备部队的哗变虽然没有正规部队哗变那般严重,但也让大明上下极其警惕,在当前局势下,甚是不安。

若是有军队哗变,哪怕是极小一部分人,那预示的情况是已经极其严重!

当然,眼下情况已经很严重,令大明上下很是心惊。

身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朱栩没有任何态度,安静如常,这令帅府更加谨慎,各种行动飞速,对军队进行核查,牢牢把控,生怕出一丝意外。

若是真的发生了军队哗变,那种后果不可想象,他们都将难辞其咎!

孙承宗倒是面色如常,道:“在你入京的前一天,我已经动用帅印,给各地发了严令,目前都在掌握中。”

毕自严手里的茶杯一顿,旋即了然。

孙承宗不可能在三两天就能传令大明全国各地,孙承宗说入京时间,是毕自严真正的入京时间。

瞒得过其他人容易,想要瞒过掌握军情局的孙承宗自然是没可能,即便事前不知,事后也会有反馈。

毕自严放下茶杯,转头看向曹文诏,道:“曹副元帅,皇家军团闲置的也够久了,要不要动一动?”

曹文诏很低调,在他进入帅府后,他将接替孙承宗成为第二任帅府元帅,执掌明朝全部军队的流言蜚语就满京城。

听着毕自严的话,曹文诏微怔,道:“老大人的意思是?”

按礼来说,毕自严不应该也不会插手军队。

毕自严道:“工部那边将环省官道修成了,从北京出发,到天津,再沿海南下,转道云南,贵州,四川,从陕西,山西再回京,一个大圈,有没有兴趣走一走?”

孙承宗看出来了,道:“是陛下的意思?”

毕自严点头,道:“皇上的意思,必要的话,对暹罗或者缅甸出手,规模小声音要大。”

孙承宗,秦良玉等人顿时会意,这是要转移国内改革的视线。

曹文诏沉思片刻,道:“好,我出京一趟,两支骑兵也调回来,如果有必要的话,我看看缅甸的象军能挡得住我几炮!”

这是朱栩的意思,孙承宗自然没话说,捏着棋子,道:“还有什么别的话?”

毕自严落子,道:“没什么了,孙白谷未来一段时间处境都不会好,你是内阁右次辅,不要总那么清闲,让人说闲话。”

毕自严现在是无官一身轻,行为说话是从容自如,轻松写意,完全不复几年前的暮暮沉沉。

孙承宗沉吟一声,道:“过几日,我顺运河南下,与各地的大都督,总兵聊一聊。”

毕自严点头,这是要稳住军队,确保没有万一,同时给孙传庭缓解压力。

朝廷这边紧锣密鼓,想方设法的缓解士绅的反弹压力,各级部门的推进工作虽然有所放缓,但又迅速恢复。

苏扬杭三府。

由于王周的霸道行径,无数士绅胆寒,日夜忧虑,难以入睡。

傅昌宗借此机会,在苏州府约见了五十名土地最多的士绅,一席酒宴,恩威并施,终于让这些士绅答应将地“租给”朝廷。

这五十个解决了,其他的大小士绅再无抵抗之力,苏扬杭三府的收地行动在一种“眨眼间”的速度完成大半,惊住了整个大明的士绅阶层。

到了七月中,大明头顶的太阳比之往年丝毫不差,一样的酷烈,照耀下的土地仿佛要燃烧起来,在外面走几步都感觉呼吸困难,闷热难耐。

朝廷的“购地令”依旧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中,反对的声音依旧强烈,五花八门的事件层出不穷,地方,朝廷疲于应对。

成都府,成都县。

四川本是天府之国,向来是富裕之地,但在天灾之下,这里也是受灾最重,纷乱最多的地方,仅次于陕西,贵州。

朝廷的“购地令”同样在这里推进,但四川的形势相当复杂,地方上士绅尤为顽固,并且各种势力交错,没有地方官府的坚定,强力的支持,简直是寸步难行。

元家。

元家祖上是土司,后来归化与汉人无异,在四川有名有姓,家资丰厚,田产无数。

元家这一代的家主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官至员外郎,致仕多年,七十多岁,是一个严厉,霸道的家主,名叫元正。

他本有三个儿子,可惜都早早逝去,唯独留下一个孙子。

孙子是成都大学的学生,还有两年毕业,是坚定的“新政”支持者。

名叫元生。

他站在元正身前,看着坐在椅子上的爷爷,苦口婆心讲的口干舌燥,道:“爷爷,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这是国之大事,为国谋长远,为百姓谋福祉,乃是前所未有的千秋功业……朝廷愿意出足够的银元买地,为什么非攥着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