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伊予铜山(第2/2页)

“这信上说的可是年产五十万贯以上。”

“这……”

国内缺铜缺金银,也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唐朝有完整的货币体系,但担当货币主力的却不是开元通宝,而是绢布。尽管在财政反映上,武德四年之后的财政结算,也是以折算为多少钱来计算,但一枚枚铜钱,在十年前,张德依然记得,那可是相当的有购买力。

一枚开元通宝,在武德年,可以买到半斗米。除开天灾人祸导致的物价上扬,常态下的开元通宝,在没有大量铜锭输入之前,购买力都是相当强劲。

但随着铜锭大量贸易以及走私进入唐朝,长安洛阳这样的富裕地区,一斗米又来到了十五文的价钱,而且是上扬态势。

这一回的价格上扬,却并没有什么感觉。这是因为,大量的铜锭在长安洛阳地区熔融重铸成开元通宝。

几乎所有的粮商都断定,长安粮价明年一定会冲到二十文一斗。除开西域、交州、天竺的铜锭输入,更多的铜锭通过登莱、苏州进入中原,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虽然全国范围依然是“钱荒”状态,但长安洛阳两京之间,却因为短时间大量的铜钱输入,没有流通到下级州县,形成了短期内区域内的“通货膨胀”。

这样一个大帝国,想要通过挖矿手段来解决“钱荒”,是完全没可能的。但是,伊予岛上发现这么一个年产量极高的铜山,不仅仅是“忠义社”中内部要狂欢,那些外围的同盟,甚至是朝廷中的奥援,都会像是闻着血腥味的鲨鱼,片刻都不会停地要将铜山中的每一块碎渣榨出铜汁来。

“这样,七郎,你辛苦一趟,去洛阳,把伊予岛铜山丰产这件事情,宣扬到‘风流薮泽’之地的歌姬,也要如数家珍。”

“是,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