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1章 冷清的上元节(第2/3页)

准确的说,轮不到他插手。

上元夜的时候。

刘亨、曹佾、范仲淹三人到了寇府,邀请寇季去汴京城里游玩,赏赏灯会,逛逛诗会,猜猜灯谜,顺便看看汴京城里那些个豪门大户养出来的娇小姐。

寇季没有推辞,点头答应了。

寇季给自己荷包里装满了金、银榆叶,挂在腰间,随着刘亨三人出了门。

寇季不像是刘亨、曹佾那两个货,出门的时候还带着三五个豪仆,专门被他们背着铜钱,供他们花销。

虽说金、银在大宋并非法定货币,可它们能被当成货币使用,寇季也就没有必要跟铜钱死磕。

寇季如今不缺钱,甚至还逐渐在向钱多的花不完的方向靠拢。

前几日的时候,寇忠在帮寇季打理江陵两百户食邑的时候,还询问寇季,要不要在江陵两百户食邑所在的地方,建立三两个铸币作坊。

寇季听到这个提议以后,吓了一跳。

还带自己铸钱玩的?

寇忠见寇季不懂这个,立马给寇季科普了一下大宋铸币的律法。

在寇忠的科普下,寇季才知道。

在大宋私造铜钱,不算合法,但也不算违法。

所以民间私造铜钱成风,导致各地铜钱斤两不一,各地铜钱,皆有各地铜钱的特点,以至于金对铜币、银对铜币,兑换的价格也各不相同。

在汴京城,一两银子可以当一贯半的钱用,可在秦川等地,一两银子可以当成十贯钱用。

不是因为当地铜不值钱,而是因为当地人用的是铁钱。

在寇季眼里,大宋的货币政策,比一锅烂粥还烂。

就这,朝廷还一直是半管不管的状态。

寇季觉得,他要是掀起一场货币战争的话,能把大宋一半的钱财,揽到自己手里。

这个想法有点对不起赵祯。

所以寇季在生出这个想法后不久,果断掐死了这个想法。

然后愉快的批准了寇忠在江陵建立铸币作坊的事情,并且大手一挥,让寇忠建十个。

并且还给寇忠写了一份如何在偷工减料的情况下,铸造出精美、耐用、人人都爱铜钱的方案。

寇忠拿到了这个方案,就去找府上的工匠商量。

他觉得,寇季这个方案在府上施行一下,就足以让府上的钱财,翻一成。

也正是因为如此,寇季已经没必有去省钱,也没必要去想方设法的去赚钱。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会怎么花钱。

怎么大把大把的往出花钱。

寇季的荷包里塞的鼓鼓的,把两只七彩鸳鸯撑的肥嘟嘟的。

在汴京城里的各种灯笼照耀下,十分耀眼。

刘亨、曹佾、范仲淹三人陪在寇季身边,他们早就瞧见了寇季腰间的鸳鸯荷包,只是十分默契的选择了没有向寇季追问此事。

四个人出了寇府所在的巷子,在马行街上晃荡了一圈,有些了无生趣。

刘亨埋怨道:“比起往年的上元夜,今岁的上元夜格外冷清。”

范仲淹淡淡的道:“先帝大丧期间,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

刘亨不乐意的道:“纵然不让放药发傀儡,不让金明池的水军操练一番让百姓们观看,那也得弄点灯会,让人猜一猜灯谜啊。”

范仲淹指着一旁用木牌取代了灯笼的灯谜摊子,道:“那不是吗?”

刘亨瞧着那穿着浆洗的发白的长袍的摊主,撇嘴道:“一个破穷酸,拿三五个铜钱当赏钱,骗一骗无知妇孺还行,能骗到我?

还是朝廷举办的灯会,以及其他各府举办的灯会更有赚头。”

曹佾失笑道:“猜字谜是一件雅事,怎么到你嘴里,变得这么市侩。”

刘亨哼哼道:“他们为了引诱旁人猜谜,也是以利诱之,为何你不说他们市侩。”

范仲淹脸色微微一黑,低声道:“粗俗,粗俗……”

刘亨不屑的道:“知道你是个正经八百的读书人,看不起我们这些勋贵出身的。但你也不是啥正人君子,前几日在寇府喝醉了以后,一个劲的要嚷着去找姑娘,没见你说什么粗俗。”

范仲淹听到这话,脸色涨的通红。

刚要反驳,就见到了寇季已经凑到了那个字谜摊前,扔下了一片银叶子,收走了摊主架子上挂着的所有字谜牌子。

然后在摊主一面懵逼的神色中,摆了摆手道:“回去吧……这摊子我要了。”

摊主瞧着扔在桌上的银叶子,那二两重的银叶子,十分的晃眼。

他心里纵然想要,可却没有伸手去取。

而是对寇季拱了拱手,认真的道:“我辈读书人,不吃嗟来之食。”

寇季摘牌子的手一顿,不屑的撇嘴道:“我要是给你嗟来之食,我怕你吃不起。赶紧拿着钱滚蛋,不然让巡检司的人抓你进去吃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