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0章 包拯很慌(第3/4页)

如今学生已然明朗,心中的疑惑去了大半。

这一切皆是先生的功劳,学生怎敢埋怨您。”

寇季听到这话,缓缓点头,“你不埋怨我就好。此次朝廷开恩科取士,官家点了我为恩科文试主考,我向官家推举了你为恩科副考。

恰巧礼部有个侍郎缺,官家就擢升你为礼部侍郎,补上了这个缺。”

范仲淹对着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道:“官家厚爱,学生铭记于心。”

寇季点点头,继续道:“此次恩科,跟以往的恩科不同,满朝文武都盯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的应对。

之所以请你到我府上居住,一方面是因为你府上没有人气,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避免各州府的士子跑到你府上去投卷。

士子们投卷,算不得什么大事,可若因此闹出了舞弊案,那就是大事。

我以枢密使之职,出任文试主考,本就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若是再闹出舞弊案,那就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此次科考,我们要低调行事才行。”

范仲淹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寇季以枢密使之职出任文武试主考,引起了满朝文臣的不满,此前吕夷简等人为此大闹三衙的事情,早已传扬了出去。

范仲淹在进入到了开封府地界以后,也听过此类的传闻。

寇季不过是出任了文武试的主考,满朝文臣就闹了起来,若是再出现个舞弊案,那满朝文臣还不借题发挥,彻底的闹翻天。

以寇季的地位,只要官家不厌恶他,罢黜他,满朝文臣就算是在再闹,也无济于事。

但满朝文臣一旦闹起来,并且引导着民间的读书人、百姓一起闹起来,对寇季而言,终究是个麻烦。

范仲淹对寇季拱手道:“学生听先生吩咐……”

寇季笑道:“那你就安安稳稳的在府上住下。”

范仲淹笑着点点头,似乎想起了什么,对寇季笑道:“学生在河西的时候,发现了几位英才,他们也要参加此次恩科,原想着向先生引荐一二的。

如今看来,只能等春闱过后,再向先生引荐了。”

寇季几乎一瞬间就猜出了范仲淹口中的英才是谁了,但他没有言明,而是笑着道:“既然是英才,肯定会从众多的士子之中脱颖而出。

等到殿试的时候,我们自然能够见到。”

寇季发往河西的信,除了给范仲淹的信署的是自己的名字外,其他的信皆是以文昌学馆的名义发出去的。

所以,范仲淹并不知道寇季知道他口中的那几位英才,也正常。

欧阳修、韩琦等人被下放历练的时候,一个个都是隐去身份的,只是以寻常读书人的身份被派遣到地方历练。

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地方上的官员知道他们是从文昌学馆内出来的,然后看在寇准的面子上暗中照顾他们,从而失去历练的效过。

寇季陪着范仲淹吃完了洗尘宴,已经到了傍晚,送范仲淹下去歇息下以后,才想起了包拯还在府上。

寇季立马赶去了书房。

到了书房以后,就看到了包拯规规矩矩的站在书房外,赵絮欢呼雀跃的在书房里跑来跑去。

寇季见此,上前询问包拯,“你就在此处站了一下午?”

包拯略微迟疑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寇季略微叹息了一声道:“是我疏忽了,你先下去休息,我让府上的人帮你准备住的地方,再送一桌酒菜到你房里。”

包拯略微抬起头,道:“学生还是回庐州会馆……”

不等包拯把话说完,赵絮的脑袋就从书房里伸了出来,喊道:“先生让你留下,你就留下。先生可是今科恩科的主考,你是应试的士子。你若是得罪了先生,先生肯定罢落你。

看你黑头黑脑的,也算是有几分聪明,怎么在这种事情上就不开窍呢?”

寇季瞪了赵絮一眼,赵絮吐了吐舌头,躲进了书房。

寇季对包拯道:“我是看天色已晚,你现在回汴京城,等到了汴京城门口的时候,城门应该都已经封了,离了寇府,你很有可能就会露宿街头。

此事是我的疏忽,所以我才留你在府上过夜,你可明白?”

包拯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躬身答应了一声。

赵絮在包拯答应了以后,脑袋又从书房里伸了出来。

“还算你聪明……”

寇季懒得搭理赵絮,吩咐人带包拯下去休息以后,瞪着眼进了书房。

见到了赵絮,黑着脸质问,“你是怎么通过人家黑头黑脑的,就看出人家聪明的?”

赵絮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急忙道:“能被先生您带回府里的人,怎么可能是蠢人呢?”

寇季却没有轻信赵絮的话,而是狐疑的道:“你是不是又骗人帮你抄写书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