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汝父去也(第3/4页)

所以预先取之,必先允之。

这个道理很实用。

你只看到了庆国朝廷在大批量的花钱,却没看到这些钱财流入到了民间以后,带给百姓的收益。

别的不说,仅仅是修筑庆国各地的官道和驿舍,在完成以后,带给庆国的收益就远超你的想象。

具体的我就不在此细述了,你可以自己慢慢去观察。”

说到此处苏洵瞥了寇季一眼,笑呵呵的对梁适道:“一个多月过去了,才花了一百多万贯,你就心疼的不得了了。

在我看来,有些小家子气了。

你家国主别的东西没有,钱多的是。

万万贯的钱财放在哪儿让你花,你就应该放开手,大胆的去花。

我要是你,我不仅要营造新都,营造官舍、驿舍、学舍。

我还会重新营造码头。

庆国的码头有五处,除了东北码头是纯军用的外,剩下的完全可以效仿渤海府,修筑成一个个庞大的商用码头。

沟通渤海府、登州、雷州、西阳、东阳、流求等多地货物。

还可以再次扩建造船厂,将庆国那些远超于其他各地的大船借着港口贩卖出去。

此外,庆国地广人稀,人口还在逐渐的恢复当中,但可以预测,十年、二十年以后,庆国的人口将会成倍数增长。

到时候,庆国土地上的产出,恐怕就不足以供养庆国国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所以捕鱼也可以发展发展。

庆国有最好的大船,借着大船之便,庆国捕鱼有大利可图。

国主既然舍得花钱,那能为庆国以后铺路的事情,你就应该多做,千万不要跟国主客气。”

梁适沉吟了一会儿,感慨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苏洵苦笑了一声,“我这番道理,不止说给了你一个人听,可愿意听,愿意信的人,只有你。”

梁适愣了一下,看向了寇季。

苏洵失笑道:“你别看他,他的想法比我还夸张,别人都觉得荒诞离奇。”

梁适迟疑了一下,试探地问道:“所以……我可以放开了花?花万万贯也可以?”

苏洵摇摇头,道:“万万贯你就别想了。庆国才多大一点地方,三千万贯足以将国主设想的,还有我刚才告诉你的事情办完。

所以你放开手脚花可以,但千万别贪污,最好能看紧手底下的人,让他们也别贪污。

你们要是贪了,国主恐怕就要请包拯那头倔驴出山查贪了。

在大宋,包拯查过的案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

你们那点道行,根本瞒不住他。”

梁适一脸尴尬,“我从未有此想法。”

寇季笑着道:“你是我祖父的得意门生,又帮着天赐治理此地多年。他们二人信得过你,我自然信得过你。

你只管放开手脚去做。

不要怕花钱。

咱们庆国别的没有,就是钱多,还有无数人等着给我们送钱上门呢。”

梁适正色道:“臣明白了,多谢国主信任。”

寇季摆摆手,示意梁适可以下去休息了。

梁适走后。

苏洵一脸感慨的道:“在小地方待久了的人,就是没有多少魄力。你要是敢让我主持此事,敢告诉我随便花,我能将你上万万贯钱话的一干二净。”

寇季翻了个白眼,“徐徐图之,方是正道。我已经将庆国的发展提了一大节了。再猛提好几大节的话,百姓们很难适应。

再说了,我们必须将罪籍全部消化完了以后,才能大幅度提升庆国的一切。

在罪籍没有消化完之前,大幅度提升庆国的发展,两极化会十分严重。

到时候肯定会闹出大的矛盾,最后会发展成刀兵相见。

一旦死的人多了,仇恨的种子也就埋下去了。

到时候再想消除,可就难了。”

“两极化?”

苏洵狐疑的看向了寇季。

他对这个词一知半解。

寇季笑着道:“两极化,就是贫富两极化。一旦庆国发展的过猛,宋人会变的十分富庶,而罪籍依旧一无所有。

当罪籍对现状不满的时候,就会闹事,甚至于造反。

就像是大宋的地主和佃户。”

苏洵若有所思的点头。

苏洵点过头以后,看向了寇季问道:“柳永那个憨货你打算如何处置?”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我已经派人去接他了。”

苏洵感慨道:“原以为时隔多年,柳永的性子变了许多。没想到柳永还是那个柳永,脾气上来了,真的是什么都敢说。”

寇季苦笑着摇摇头,没有言语。

月前的时候,汴京城的天赐钱庄的人送了一封信到庆国。

里面的内容让寇季和苏洵二人哭笑不得。

寇季、苏洵、包拯、狄青三人离京以后,大宋朝堂上的要职出现了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