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民
汉兴郡,源于房陵、西城、上庸三郡整合,这东三郡本是汉中郡的东三县。
因襄樊战役期间刘备在汉中筑坛称王,当时东三郡整合完备,兆头吉利,故名汉兴郡。
八月十二日,上庸城渡口,汉兴郡尉、真乡侯、建信将军申仪在此等待,颇是徘徊。
其兄申耽战死是一件坏事,可也是好事,对整个家族来说是好事。
现在郡守孟达躲在南阳郡军屯不出面,汉兴郡九县由县令长各自为治,反倒有一种另类的和睦。
说是九个县,编户齐民的人口加起来也不到两万户,最少也有一半人口处于隐匿、离散状态,所以汉兴郡是很贫瘠的。
贫瘠就养不了兵,征不来太多钱粮,豪族的武力也相对低很多。
至于汉兴郡豪族险固的地形……没什么用,孟达所部是汉军二流部队,当初从秭归奇袭房陵就已经证明其部山地作战能力。
汉中之战时,刘备更是率领主力部队绕开阳平关,从定军山穿插绕到阳平关后,就那么突然的出现在魏军背后,阳平关天险不攻自破。
何况田信为了赎回申耽首级、汉兴郡战死的士兵付出了很大代价。
现在田信在群山里浪荡一圈要走,申仪及远近豪强都来相送。
刘备筹建羽林、虎贲时已从豪强、军中遗孤子弟中筛选一遍,可谁家都有多余的子弟,多谋一个出路也是好的,跟着田信还能学习文字……简直太赚了。
何止是汉豪强,一些西部深山里的板楯蛮首领也出现在这里。
众人未等多久,就见十余艘小船出现在上游。
申仪引领三十余人上前迎接,田信下船就在岸边一同用饭,与申仪坐在一起说:“昭阳邑地广人稀,有汉水、丹水、湍水、淯水之利,实乃天下膏腴之地。郡中若有山民愿迁居昭阳邑定居者,可依麦城户律析分户口授予良田。”
“若是天下大定,平原之地必然富庶,人口滋生快于山地。此时不去,待北伐建功后,恐无余地安置。”
田信也环视四周停下筷子的汉豪强、荆蛮、板楯蛮首领:“麦城至今我只征集千余人为部曲兵士,今后昭阳邑除了邑内徭役外,不会征发兵役。要征,也是我来征部曲。”
一名板楯蛮首领说:“君侯,某有意迁居昭阳邑,可部中生民多依赖山地狩猎而生,不会农耕技艺。”
“这都好说,陛下以武当县为我封邑,我会遣人教授耕种技艺,若实在学不会,可在武当或山都周边山谷生活。”
田信打量这些名为蛮部首领,实际跟汉豪强言语、风俗相近的首领:“我生长于汉中之地,深知山民艰辛。故租税、徭役、兵役之事会秉持公正征发,在此也向诸君担保,若是迁移原野生活不如山中舒适,诸君再迁归山中不迟。我可立石碑为誓,悉听山民自便。”
又有一位荆蛮首领拱手:“我等愿服兵役,所求不多,只望君侯能视我等为麦城旧民。”
“这就是诸君孤陋寡闻了,我以法治民,此法不变,何有新旧之分,我皆一视同仁,不分新旧。”
田信说着一笑:“也不瞒诸君,我心怜山民生计艰辛,又实爱山民果劲。我已有部曲三营,欲以昭阳邑、武当为根基,再征四营部曲。若是诸君愿随我下山屯种,那我将征山民编两营部曲。”
马超在羌氐诸胡中为什么威望高隆,因为能打胜仗,能让这些部落出兵后带着战利品回家。
申仪这时候开口:“君侯,某愿迁宗族、亲党于昭阳邑。”
田信略诧异,就听申仪说:“听闻君侯在汉水北岸筑造新城,申氏愿迁入新城为民。”
《麦城户律》下,连田信的宗族都被析分户口了,其他豪强迁移到麦城,也要按着户律析分大户为小户,户口都析分了,家产也要跟着析分。
依照麦城户律,一个户口合法情况下最多只有三名成年丁壮,是祖孙三代;若孙辈又有成年的,则要剔出去另立一户。
单身的话就是独户,与未成年做户主的弱户、女子当户主的女户一样,是税租减半。
有申仪做表率,许多人即便不迁,也要分出一些旁系迁移到昭阳邑。
山民生活虽贫瘠,可平原上杀的人头滚滚,山民依旧能顽强生存。
申家不一样,申耽战死前是员乡侯食邑千户,食邑千户是承认了申耽对部曲的控制权;汉兴郡成立,申耽战死后,申仪又受封为员乡侯八百户食邑。
申氏家族一门两侯,食邑一千八百户,从汉兴郡迁移离开后,依旧是生效的。
区别也有,迁到南郡、襄阳郡的话,他们还能带着部曲开荒,建立坞堡,又能继续吃一千八百户的食邑。
迁移到昭阳邑,那申氏家族与部曲亲党都会遭遇《户律》析分,彼此从属关系会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