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大军一百万,滚滚向东边。”(第3/4页)

这也是蒙古大军出征的传统了。

云南王亲自率领大批将领参加法事。大喇嘛节朵思手持一根骨杖,来到云南王面前,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将手放在云南王刮得精光的头顶上。

而云南王也恭敬的双手合十,闭上眼睛。

末了,又有一个佝偻着腰的萨满老太太,裂着瘪瘪的嘴巴,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用法刀割破手指,将血涂抹在云南王的脸上。

云南王立刻睁开眼睛,感觉似乎拥有了某种神秘的力量。

他站起来,仰起头张开双臂,好像拥抱他的腾格里:

“长生天赐予我力量,成吉思汗赐予我勇气!请让我用鞭子鞭策我的战马,降临到敌人的面前,给予他们应有的惩罚!就算我的生命被长生天收走,执法者也要将惩罚进行到底!”

“只要影子一天没有离开身子,我的马鞭就一天不会离手。只要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胜利就将属于苍狼白鹿的子孙!”

他猛然转身,看着自己的一群部将,“拿起你们的刀,带着你们的大军,往东出发!那里有你们的荣耀,有你们想要的……一切!”

蒙古和色目将领们一起举臂高呼道:“伊拉塔!伊拉塔!(必胜)”

听不懂蒙语的汉军和段家将领,也只得跟着一起高呼“伊拉塔”。

“开拔!”云南王大手一挥。

这个男人此时一双眼睛亮的怕人,浑身热血沸腾。有多少人,能率领几十万大军出征的?

真的没多少了。

云南王一声令下,大批元军拔营离开昆明,往东进发。

披甲战兵高达三十八万!其中光骑兵就有十三万之巨。

随军的奴隶将近二十万人,还有十几万匹战马,十几万运输辎重的牲口。

气势壮观无比。如此大规模的队伍,当真令人胆寒。

前锋已经到了一百多里外的弥沙县,后队才刚刚离开昆明。大军前后绵延百余里!

云南王登上弥沙县的石林峰,看着巨龙铁流一般滚滚东进的大军,不禁豪气干云,凭借仅有的一点汉学,开口吟诗道:“大军一百万,滚滚向东边。东边去作甚,为底打江山!”

“大王好诗啊!”一个汉人模样的中年大将笑道。

“想不到大王也会作汉人的诗!”一个相貌沉毅的蒙古大将也出言夸赞。

这两人是忽必烈派来协助云南王指挥大军,参赞军机的。

两人说起来都是大大有名。汉人模样的名叫李庭,是参与灭宋灭阿里不哥的名将,很得忽必烈信任。

但是别看李庭名字是汉人,长相也是汉人,其实是个女真人,只是改为汉姓而已。

李庭作为早就汉化的女真贵族,当然是读过不少书的,本人也颇有文才。就云南王这打油诗,他是打心眼里瞧不上。

另一个蒙古大将叫博罗欢,也是一个胸怀谋略的智将。

这两人都是忽必烈心腹,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云南王毕竟年轻,就算能力出众,统帅几十万大军忽必烈也不会真的放心,所以派两人来给云南王把关。

“我的诗,就是一堆不能烧火的湿牛粪!”云南王笑道,作为忽必烈最出色的孙子之一,他还是很靠谱的,起码有自知之明。

“大王,我们要加快速度了。”李庭道。“派人快马通知前面的驿站和官府,让他们平整不好走的路段,拓宽狭窄之处。”

云南王点点头,下令照办。

大军沿着驿站道路前进,即便元朝驿站发达,道路比宋代大有改善,这一天也才能走出一百多里。主要是山太多了。

这么算,到衡阳起码需要半个月。

元军大军一过,沿途州县的尘土,两日不散。不知道多少田地,被践踏毁坏。无论汉人还是其他部族百姓,无不捶胸呼嚎。

兵过成灾!

……

此时的衡阳,也彻底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衡阳湘江之西的衡阳、衡山、衡东、常宁、耒阳、等七个县的百姓,已经全部迁移到湘江之西暂住。

不但七个县城住满了兵马,就是各处关隘也都布置了重兵。每隔十几里,必然能看见联军营地。

衡阳七县,已成军城!

四十万大军驻扎在七县之地,其实也看不到多少兵马了。但是,衡阳每一处战略要地,水陆要冲,关隘城池,全部在联军掌握之中。

所有城池关隘都得到抢修加固。大量的军粮军器也存储在各城。

衡阳府的治所衡州城,正是联军的大营所在。光在衡州城内外,联军就驻扎了十八万大军。其中唐军就有十万人,大多还是老兵。

可以说,唐军的主力,就在这衡州城。

衡阳城城楼上,飘着三面大旗。中间的是唐字大旗,左边的是梁字,右边的是宋字。到处都是披坚执锐的战兵和鲜明的旗帜,一股肃杀的气息直上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