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虎狼之国,实不可敌也(第2/4页)

别看他们面对土著还能从容,可是面对李唐大军,他们就真的害怕了。

太上皇,就是让李唐赶到南洋的。说起来,大宋也和李唐水师打过两仗,结果都是大败。就连枢密副使、水师都统制服部丸藏,也差点被擒。

陆上,也败得很惨。

可以说,宋廷上下,早就畏唐如虎,再也提不起和唐军决战的勇气。

皇帝赵昌脸色阴沉如水,沉默着没有说话。太上皇却说话了:

“唐主李洛,朕深知此人。此人奸诈类魏武,隐忍类宣王,雄霸类始皇汉武,可又有昭烈仁慈之名。实在是千古罕见之枭雄。”

“此人之险,崖岸千仞。其人举重若轻,深谋远虑,操纵天下如国手行棋,犹如神助,实不可敌也。”

皇帝听了太上皇的话,终于忍不住开了金口:“然则,以太上皇之言,大宋只能束手待毙么?就不能决死一搏?”

太上皇摇头,满脸都是悲哀凄凉之色,“实力相差悬殊,实不可力战也。即便侥幸取胜,也伤亡惨重,又如何能有兵马镇压蛮人?而李唐强大,即便败了一仗,仍可卷土重来,大宋还能胜第二次么?”

皇帝也露出苦笑。说起来赵昌也是一个人才了,可是面对唐军,他也无可奈何。

唉,唐主何其贪婪啊。占了这么多的疆土,为何还要对跑到南洋的大宋用兵?这不是贪得无厌,穷兵黩武的虎狼是什么?

赵昌心中很是愤怒。

可是这个多年来在南洋群岛称王称霸的男人,除了愤怒却一筹莫展。

自己好不容易经营南洋这些年,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局面,李洛却来捡便宜,而大宋竟然没有任何办法。

水师不如人,陆师不如人,财力物力皆不如人,怎么打?

宰相陈宜中奏道:“官家,太上,以臣之意,莫若先称臣纳贡,送出岁币,换取李唐退兵,方是上策。”

此言一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赞同者固然理由充分,可反对者也拿不出反对的依据。

比如枢密副使服部丸藏,就反对议和称臣,他主张动员所有力量,与唐军决一死战,玉石俱焚。

但很显然,他这个极端的法子,得不到众人支持。

就是和他关系最好的另一个东瀛官员小野良造,对此也保持谨慎态度。

枢密使陈大举,曾经被唐军俘虏过,又把他放了。所以他对唐军很是了解。他出列奏道:

“官家,太上,唐军之强,真不可敌也。我军主力,也就是七八万国族兵马,其中汉军不过五万,越军不到两万,日兵高丽兵不到万人。就这点子兵,要是和唐军拼光了,蛮人就能要了我等的命啊。”

服部丸藏道:“为何不能用蛮兵?就驱赶蛮兵和唐军打。唐军不熟悉地形,又不适应气候,只要蛮兵够多,未必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只要胜了,再谈议和,也更有利。”

陈大举反对道:“万不可用蛮兵。蛮兵遇见唐军火器,只会一触即溃,反而会为唐军所用,背叛大宋,这些蛮人就是如此。至于打胜了议和更有利,那是你不了解李洛。”

“我军败了一仗,还有可能保留社稷,大不了称臣纳贡。可要是胜了一仗,只会激怒李洛,让他不灭大宋誓不罢休。大宋,不能胜!”

宋廷君臣商议了半天,竟然悲催的发现,除了称臣之外,没有任何稳妥的法子。

甚至,不敢赢。

万一赢了,就是彻底激怒李唐,万劫不复啊。

“只能议和了。”太上皇神色萧瑟地说道,“罗谡,你出海迎接唐军,告诉他们,大宋同意称臣纳贡,先谈一谈,千万不能动兵。大宋社稷恢复不易,不能再亡。”

罗谡出列道:“遵旨!只是,若是条件太过苛刻……”

皇帝叹息道:“那就请唐军派人来安京谈,谈不拢,在派人去中原和李洛亲自谈。”

他已经做出割地称臣的准备了。

关键是,割多少,割哪里。能不能交换到一些好处。

第二天,罗谡就作为使者,离开安京,北上“迎接”唐军。同时,另一个使者参知政事王宛,也乘船去吕州,“迎接”攻打吕州的唐军。

可是,由于这段时日南洋刮北风,唐军水师战船的速度很快。王宛还没有到赶到吕州,在罗州就听到一个令他胆战心惊的消息。

十一月十七,也就是五天前,唐军就以狮子搏兔之力,解决驻吕州(菲律宾)的五千水师和一万多宋军陆师,登陆吕州!

王宛大骇之下,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北上,赶赴吕州。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使臣罗谡,还没见到唐军的面,也惊闻唐军击败北州(马来)宋军,已经占领了北州。

罗谡哪里还敢耽误?只能拼命的往北赶,希望在北州阻止唐军继续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