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撒麻尔干之战(上)(第2/3页)

西征总帅,为折皇后,当然,只是挂名,为精神领袖。

折皇后曾经在天山坐镇二十多年,甚受民众爱戴,更早已经被神化,许多地方都有庙宇供奉生祠,尊为天山圣母碧霞元君在人间的化身。

西征军真正的统帅为副帅王正匡,也就是王大眼,刚刚从军时便作为士卒跟随陆宁作战,也曾经随陆宁征东瀛,现今为天山兵马总司司令,又挂副枢密使,为正二品尊位,西征前,被授冠军大将军,五名正号大将军之一,也就是,在军中已经是前五位的大佬。

陆宁西来,并未见他,但想来,这位大眼公,不可能不知道圣天子在商队之中。

毕竟,商团分为两大部分,陆宁是其中一部分走南线的南路商团的首领,另外的走北线的商团,则是东海百行的一位襄理为首。

商团里大商人,本身便会雇佣武装,陆宁带了烈炎营,货物也多,和几名大商人结盟,又有数十个小商人依附,报团行动。

陆宁的烈炎营之士卒有部分老兵,火枪队,四五十岁的老兵,战斗力不可小觑,不过,大部分还是身强力壮的新卒,还是共三百名火枪手,只是,已经全部是后装线膛枪,实际上,西征的大齐火枪兵,在几年前,就已经全部换装了这种装弹速度、射程、精准度都有较大跃进的新式火器。

二十年前,这种枪械,还只有陆宁最亲近的十名近卫才得以配备。

商团其余几名大商人,加之雇了一两名保镖的小商人,加一起,也有二百多火枪手武装,当然,其枪械就良莠不齐了,是以,南路商团,陆宁自然而然成了首领。

外人看来,这位神秘年轻巨贾,随行武装如此势大,自然身份非同一般,可能是管理皇庄的新晋显贵,也可能是皇族外戚,到底什么身份,就众说纷纭了。

其实陆宁这几年,算是比较轻松了,已经立长子陆珣为太子,离京之时,太子监国,折皇后听政。

而且,去年之时,陆宁正式将大内迁去了南京江都府,嫔妃们都随行,从此定居南京,概因其气候宜人,其实比汴京更加宜居。

其实陆宁本来便想叫珣儿住进汴京皇宫就好,但终究还是不能太惊世骇俗,珣儿在汴京有太子府,自己要令皇宫直接赐给他,与大礼不合,要说自己退位享受生活吧,这念头仅仅跟赛花提了提,自己准备退位做太上皇,却把这戎马数十年的爱妃险些吓到。

珣儿是她亲生,立为太子后,赛花却更加小心谨慎。

这些年,皇族还算兴旺,陆宁群妃,又诞下了三名皇子六名皇女,且都健康成长。

唯一的大遗憾,就是十年前,母亲亡故不久,永宁和花蕊也相继病逝,令陆宁悲苦了很长时间,才从至亲亡故的打击中走出来。

现今陆宁只希望,贵儿、五娘、赛花、小周后、懿懿几名自己看作至亲的爱妃能平平安安,能多陪自己一些时日,是以,这些年,一直都陪在她们身边,并没有再去四边巡游。

此外还有小小遗憾,就是自己六个皇子,资质都有些平庸,普遍缺乏自信没有锐气,便是珣儿,如果没有母亲帮助,也根本不是监国之才,如果再遇到内阁有野心家的话,分分钟,都可能被内阁文臣集团架空,可能是生活在自己阴影下的必然结果吧。

当然,内阁之权重,是自己造成的,也是自己乐于见到的。

但大齐来说,就算自己病逝,至少几百年内,便是再大的野心家,自也需要得到皇族名义上的支持才能握有权柄,这点是无可置疑的,除非遇到个疯子,才会对皇族不敬,那么,分分钟就天下大乱,被各路诸侯讨伐了。

而且,自己多活一日,皇族的声望,都越发隆望,自己看来,现今还远未到巅峰,不说自己的功绩,便是自己去世前,将东海百行化为国有,皇室仅保留部分皇庄之举,便可令后世子孙,世世代代得到最大的尊敬而不会有人敢诋毁冒犯了,哪怕几百年后,出现各种立场激烈的政治派系,乃至革命党等等,若想得到民众拥戴得到合法的执政权力,没有皇室的支持,那也根本不可能。

琢磨着,就算百年千年后,自己后代不得不成了吉祥物,但做到如后世泰王一般还是挺好的,只希望子孙后代,莫如泰王那样胡作非为,再不济,也该当比英国王室在民众中威望更高。

不过,每每思及这些,陆宁便觉得自己老了,所思所想,却已经是准备为后世千百年后的子孙,为陆氏皇族的万古长存,造福荫,铺康庄大道。

看着桌上舆图,陆宁实则看的是北线丝绸之路。

北线四周之路,在中华历史上时断时续,不过地位一直不高,通常只有在西域及中东极为混乱时期才会有商人走这条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