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宝瓶印(第2/2页)

李玄都谦虚道:“大师谬赞。”

悟真话锋一转:“其实贫僧此来,还有一事,那就是向李先生传授‘大宝瓶印’。这既是大天师的意思,也是贫僧的一点补偿,不管怎么说,李先生终究还是离开了清微宗,使得海石先生的一片苦心付诸东流,还望李先生不要拒绝。”

堂堂金刚宗之主,素有“金身罗汉”之称的悟真大师,已然把姿态摆得如此之低,李玄都再去推辞便有些不合适了,他脸色一正,说道:“长者赐,不敢辞。”

悟真道:“那《大宝瓶印》乃是本宗初祖所创,二祖得之于初祖。本宗二祖生父乃是万象学宫的夫子,故而二祖幼通儒道之学,尤精玄理。初祖创立本宗之时,二祖来寺请益。初祖见他所学驳杂,先入之见甚深,自恃聪明,难悟禅理,当下拒不收纳。二祖苦求良久,始终未得其门而入,当即提剑断臂,以明心志。初祖见他这等诚心,这才将他收为弟子,传金刚法统。二祖终得承受初祖的衣钵,跟随初祖着所学的,乃是佛法大道,依《金刚经》而明心见性。正所谓身健则心灵,心灵则易悟。既然李先生已然得了静禅宗的‘漏尽通’,那么再来学这‘大宝瓶印’则事半功倍。”

李玄都微微点头。

悟真继续说道:“初祖圆寂之后,二祖苦读钻研本宗妙义,多有疑惑之处而不得甚解,于是二祖离开佛寺,遍历名山,访寻高僧、大儒、真人,求解妙谛。但二祖其时已是得道高僧,他老人家苦思深虑而不可解,世上欲求智慧深湛更胜于他的大德,那也难得很了。因此历时二十余载,金刚秘义,终未能彰。不过二祖未曾放弃,仍是游历天下,功夫不负有心人,二祖终是在蜀州天苍山得晤妙真宗祖师,讲谈佛道两家之学,大相投机。闲暇之余,两位祖师结合道家九字真言,又将‘大宝瓶印’的不足之处一一补全,终是臻至圆满上成之法。”

“‘大宝瓶印’应百窍之秘藏,圜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气,周流不散,绵延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圆神明性。练成此法后,念起而心动,心动而力发,一收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收而自收,如潮之落,不觉其发而自发,似潮之涨。李先生如能练成‘大宝瓶印’,便如一方山岳,任凭怒浪澎湃,自是巍然不动,若要用力,则是千钧大力,如泰山压顶,难以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