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第八十四封信(第2/5页)

王七麟问道:“老头身上有一股羊膻味?”

苏南点点头。

王七麟又问道:“他的样貌穿着你还有印象吗?”

苏南又点点头:“面庞漆黑、满脸皱纹,大约与我差不多高,但他是伛偻着腰的,所以实际上他应该比我要更高一些,口音很怪,不是本地口音……”

王七麟再次与徐大对视。

他们碰到的那牧羊老人也是这个样子!

阴差没有骗他们,只是牧羊老人很会演戏,把他们三个给玩弄了!

主要是他们没有防备这样一个老人,谢蛤蟆试探过他的,并没有发现他有修为,所以才放松了警惕。

王七麟拆开信封,里面也是一张黄表纸,上面同样有一句诗: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徐大念完说道,“这两句都出自李太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正是全诗开篇两句。”

王七麟看向黄表纸问道:“苏秀才,冯亮给你写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吗?”

苏南摇头道:“我不知道,或许是说他得到了大机缘吧,你不是问我有没有梦见过先忧兄长吗?你们是不是知道什么?”

王七麟说道:“我们知道的很少,只知道还有一些人也梦见过冯亮,所以我想知道冯亮在梦里与你说了什么?”

苏南面露恍惚之色,他走到窗前扶着窗台缓缓说道:“那天的梦很真实,一个很好的天气,先忧兄长推门而入,邀请我去市井之间走走。”

“我们从天枢镇开始,在七镇之间转了起来,期间就是随口攀谈。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先忧兄长告诉我说,这平阳府虽大、人口虽多,却只有我一个、一个真心朋友,那武景朝并非是真心待他,对他的好有目的,是弥补一些亏欠罢了。”

“那一日很好,阳光很好,一切都很好。先忧兄长主动牵起我的手,我们在七镇散步,聊诗词、聊功名、聊人间种种。最后先忧兄长与我说,他要离开平阳府了,永远不再回来。”

“他说他下一步要去云州府见一位老友,从此出发,走遍千山万水,领略我大汉的大好河山。他还说,他一生的愿望是读万卷书,但这愿望无法达成了,不过有一位老先生告诉他一句话叫‘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那他就走十万里路,去看十万里的云和月,以此来弥补人生遗憾……”

嘴里轻轻说着话,苏南时而面露甜蜜笑容、时而难过的留下眼泪,完全浸入自己的情绪世界。

等他的声音落下,徐大忽然说道:“七爷,我隐约明白了怎么回事!”

沉一哈哈大笑:“你明白个卵子,你还真把自己当它娘的秀才啦?”

徐大怒道:“大爷的秀才是真材实料考出来的!”

自从见面就风轻云淡、平静如水的苏南终于露出震惊之色:“这位大人是秀才?”

徐大不悦道:“我十八岁考出来的秀才,怎么了?”

苏南眼神直直的看向窗外,猛的坐下。

这人生,他不讲道理啊!

徐大不管他,继续向王七麟说道:“七爷,这首《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是有背景的,当初李太白因受永王之败的牵连被流放至夜郎,中途获上赦宥,去见了一位老友,他就是在见到老友后作出了这首诗。”

“所以你看,他会不会用了个什么神通,死后阴魂出窍,然后遍走天下遍见好友?我猜他给九洲各地的朋友都写了一封信,每封信上就有一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的诗,从第一句开始,到最后一句结束!”

王七麟问道:“这首诗一共多少句?”

徐大挠挠头正要开背,苏南接话道:“八十三句。”

众人看向他,苏南接着说道:“先忧兄长送来这句诗后,我每日都要诵读此诗百十遍,已经倒背如流。”

王七麟点点头道:“好,那梦里还有没有什么你觉得有用的信息?”

苏南皱眉思索,最终摇头。

王七麟再问:“八月初四,冯亮去了烂陀寺,你是否与他同行?”

“是的。”

“那一天他有没有什么反常?”

苏南毫不犹豫地说道:“有,他本来兴高采烈,还在寺里很有兴致的与僧人们谈过佛经,然后杨左大人来找他,将他带走了。后面他再回来,情绪变得很低沉。”

“还有吗?”

苏南绞尽脑汁的思索,说道:“大人,实在抱歉,日子过得太久,我记不清了。”

王七麟又问了一些问题,问清楚之后抱拳道谢,带人要离开。

出门前他背对苏南说道:“冯先忧很喜欢这个世界,所以他才想要走遍大江南北去看看它,我还不知道他为何不愿意活着去看,但总之他喜欢这世界。那他一定希望你也喜欢这世界,如果你对功名仕途没有了兴趣,那不妨追随他的脚步去大江南北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