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1章 积鱼城危,军神命殒(第3/7页)

抛开那些乏甚战斗力的役卒不说,单单成建制的军队,蕃军便前后在牛心堆方面投入了两万多人。随着牛心堆失守告破,这两万甲卒虽然也逃回了一部分,但大部分已是消失无踪,即便没有被唐军直接消灭,逃散的那些蕃卒也很难再重新返回战阵之中。

如果再加上此前前路人马的惨败,开战以来,蕃军已经损失了超过三万甲员。如此惊人的损伤,足以令大军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眼下积鱼城方面虽然仍有聚众十余万,但是普通的牧民役卒数量已经超过了战卒。而且就连这些战卒,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东域诸豪酋氏族以及白兰羌等邦部的私兵甲伍构成。真要与精悍的唐军交战,这一部分私兵部曲究竟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发挥,也是堪忧。

“传令山南、象雄等诸军,加速行进,六月以前早抵积鱼城一日,封功一等!”

情急之下,赞普已经顾不上对恩赏尺度的把握,为了激励后路人马尽快赶来,开出了极为丰厚的赏格。

然而这一赏格的下达,却直接挑动起了韦乞力徐等山北权贵们的敏感神经。蕃国可并没有大唐那种等级分明的官爵体系,所谓的封功,就是实实在在的人口、土地等封邑赏赐,一个等级的封功便是方圆上百里的农庄以及数百帐的农奴牧民。

听到山南、后藏等势力甚至不需要与唐军进行艰苦作战,仅仅只是脚程上加快几分,数百里的封邑便唾手可得,这自然让其他已经身在积鱼城的蕃国权贵们妒火暗生。

“后军尚在行途,封赏不必议之过早。况且脚程之劳得此殊赏,杀敌之功又该何以酬之?不如等到诸军毕集此境之后,赞普再下令重赏激励,届时将士振奋用命,破敌不难!”

作为山北权贵们的代表,韦乞力徐当仁不让的对赞普进行劝谏,接着便又说道:“眼下我军的确略有势弱,但仍拥此坚城地势。唐军虽有巨万之师,终究远来之军,力难撼此坚城。况且海西尚有噶尔家一路偏师,可以招至城下,协同防守。往年擅权作威者,钦陵一人而已,生死当前,噶尔家诸众未必没有效忠求活之念。臣愿捐所领三百里庄邑,以供赞普赐给噶尔家忠心几员传延后嗣。”

为了不让山南等势力大享利好,韦乞力徐甚至对噶尔家都想网开一面,当然钦陵并其直系血亲们是一定要诛杀掉的。

听到韦乞力徐的劝谏,赞普也意识到他做出这样的封赏的确是有些出格,稍作沉吟后便说道:“眼下虽然短暂失利,但有乞力徐这种忠厚大臣辅佐,我又何惧唐贼凶恶!噶尔家的确罪不至于族灭,可以赐给一线生机,让其中仍存忠心者戴罪立功!”

从赞普内心而言,他当然希望噶尔家满门死绝最好,可是眼下兵力不足,急需补充,所以那炽热的杀心也只能稍作冷却,先将噶尔家那些卒力召来协同防守。只要钦陵能够牢牢控制在手中,他也不担心噶尔家其他人敢翻起什么风浪。

于是接下来积鱼城便进行一系列的防务整编,按照以往的习惯,白兰羌并弭药诸部仆从几万人马被排布在了积鱼城前,赞普卫军并蕃军精锐们则防守城中。就连那些杂胡劳役中的壮力都被挑拣出来,稍作整编,授给一些简单的军械,用以弥补兵力的不足。

蕃军防务调整的同时,唐军也在快速的行军,旬日之内便抵达了积鱼城前。十数万大军,旌旗林立,遮天蔽日,直接覆盖了积鱼城东侧的大片山峦。

只不过眼下唐军主力仍然还不能直接对积鱼城发起进攻,且不说城外那营垒堆叠的数万杂胡仆从,早在蕃军施行困阻的时候,积鱼城附近的河沟也多有蓄水,如今那些堤坝尽被挖掘开来,河水横溢,在积鱼城外的沟谷洼地之间形成了大片的滩涂,既不利于军阵冲驰破敌。

当然这也算不上什么大的困扰,大军既已兵临城下,自然是逢山劈山、遇河填河。众多的山石泥土被从各处运载过来,几天时间里便在泽野之间堆填起了宽阔的道路,开始正式向积鱼城外的蕃营发起了进攻。

积鱼城下的那些杂胡仆从们也是可怜,唐蕃之间的战争无论胜负与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关联,可是因为势弱于人、不得不被裹挟驱使参战。他们阵列于城外,直接暴露在唐军铁蹄刀锋之下,父母妻儿却仍被拘押在积鱼城的后方,既是人质,还要辛勤劳作生产,为城中蕃军提供给养。

幸在唐军劳师远来,同样也需要一定的休整,因此并没有直接将主力精锐投入作战,同样也以仆从军投入作战。

双方之间的装备与战斗力并没有太明显的差距,一时间倒也能够打得有来有往,只是作为强进的一方,唐军的仆从军们士气明显较之蕃军仆从要更加的高昂,所以在这连续的战斗中,蕃军仆从们也在被不断的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