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大动作(第2/2页)

崇祯一时间变得极为的焦躁,很想李廷表尽快查出幕后之人,又害怕查出后勇卫营真的来了个清君侧……

经过两天两夜的辗转发侧后,他终于决定对勇卫营哗变一事做出最后的处理。

在朝会上,崇祯皇帝圣心独裁,下达旨意,杖杀当初在朝堂上污蔑皇太子和勇卫营的所有言官!

同时,夺黄得功正二品骠骑将军,改为正三品昭勇将军,夺孙应元正二品金吾将军,改为正三品昭毅将军,二人仍然留用京营总兵,掌管勇卫营。

京师驻地勇卫营由黄得功率领调驻大兴,新城驻地勇卫营由孙应元率领调驻廊坊,英国公张之极总督京营,负责京师所有防御。

这一系列的圣旨下达,让群臣哗然,虽有大量官员反对,崇祯却充耳不闻,表现的异常强势。

朱慈烺对于这个结果还算比较满意的,皇帝老子还是没敢动勇卫营,夺去黄得功和孙应元的骠骑将军和金吾将军衔只不过意思一下,这玩意相当于军衔,好看而已,最重要的军职实权没有变。

至于驻地,廊坊距离紫禁城八十里,大兴距离紫禁城仅有四十里,如果遇到突发状况,一日足以兵临城下,驻守大兴的勇卫营急行军也就一两个时辰就能抵达京师,骑兵则更快。

圣旨下达的第二日,朝廷举行了盛大的杖刑仪式,二十多个言官被锦衣卫拖到午门前实行杖刑。

在百官的观摩下,这些言官们死命的呼嚎,撕心裂肺的呼喊太祖皇帝当初设置言官的初衷,痛呼崇祯皇帝无道,言语极其凄厉。

一些文官也是拼命求情,指责皇帝惩罚不公,崇祯只是冷眼相看,丝毫不为所动。

最终,二十多名言官被当场杖毙,实现了他们常年骗取廷杖的梦想,连求情的一些文官也被当场打残了几人,下半辈子只能伏在床榻之上写奏疏谈论国家大事。

在亲眼看着平日里满嘴放屁的一些言官被杖毙,黄得功和孙应元二人在午门前叩首谢恩,当天就率领勇卫营拔寨而去,分别前往大兴和廊坊驻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