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6章 天崩地裂!(第2/3页)

回头对诸姊妹道:“若只说让她们去避险,她们多半不愿意。那两个,也都是极有个性之人。”

众人被他说的心中有些惶恐,也都不敢多言,一行无话,出了大观园后,早有马车备着,连荣庆堂都未去,直接出城往码头上去了。

贾母等已经先一步离去,待贾蔷送至码头,看一架架马车陆续上了船后,方折返回城,打马往宫里行去。

在码头上徐徐而行时,就听到多有力夫渔民们,笑谈着昨晚的异象。

鸡犬乱叫只是等闲,运河里的鱼密密麻麻的翻跳才热闹。

但他们绝大多数人也只是当个乐子来谈,京城多少年没遇到过地龙翻身,即便偶有一二次,也并未成大灾。

再者,对他们来说,地龙翻身也比不上一天的工钱要紧……

贾蔷的心情,却愈发沉重。

……

皇城,养心殿。

隆安帝皱起眉头来,脸色不大高兴,看着贾蔷沉声呵斥道:“朕今日让你来,不是让你来危言耸听的!家里鸡鸭闹了一晚上,你就跑来说甚么有地龙翻身?你比钦天监的人还知天象?”

贾蔷闻言道:“皇上,臣以为,这等事最好以防万一。且又不止是臣家里,臣在码头上听许多人都在谈,昨晚上家里的狗猫都不素净。另外,运河里的鱼也有异象。种种迹象表明,真有些不大对劲。”

隆安帝摆手道:“行了,废话说少。朕问你,你先前说和那些所谓的江湖绿林谈判,让他们迁往安南,你说他们会自愿迁往安南,如今可谈妥了?”

贾蔷心里无奈,他倒不是真有孝心,关心隆安帝的死活。

但眼下各种局势才刚刚稳定下来,果真天子出了事,变数着实太多。

眼下对他和德林号最有益的,就是继续依附在大燕庞大的身躯上,茁壮发展。

一旦这具庞大的身躯发生动乱,对他和德林号而言,坏处都远远大于好处。

不过,佛渡有缘人,隆安帝不信,他也没甚法子。

再者,他本身也不能确定,是否真的会有地龙翻身……

沉吟稍许,他点头道:“已经谈妥了。那三百余家的老幼妇孺先不去,青壮先行。到了粤省后,臣会当他们旬日左右的先生,教教他们甚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教教他们甚么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总要让他们真正明白了大义,才好放出去。此事因臣而起,果真出了事,臣要背负起责任来。所以不敢小觑……”

隆安帝闻言,面色好看了些,点头道:“你能有这份心思,不枉朕对你的信任。贾蔷,此事朕由得你去办,只一点,要尽快尽多的运回粮食来。此事之重要,不必朕多言,你心里明白。办好此事,不仅有功于朝廷,也能为你先生分忧解难。林爱卿,着实不易。”

贾蔷沉声道:“皇上放心!臣必不负皇命!且安南、暹罗等地的粮米,既然买,就不会只买一回,而会源源不断的运回国内。

他们那地一年能够三熟,三四个月就能耕种一轮。所以即便当地百姓懒散,耕种水平不高,都能吃饱肚子。

臣到粤省后,会一边督促九大姓去买粮,还要一边去租地,请大燕的百姓去耕作,哪怕多舍给当地势力一些好处,也争取尽快为大燕多开发出一个大粮仓,以助朝廷新政大行。

非万不得已,臣不会挑起纷争,孰轻孰重,臣心中明白。

臣素来混闹,蒙皇上、娘娘厚爱,不曾怪罪。甚至亲临寒舍,为臣高堂父母。

此等厚恩重德,自国朝鼎定以来不曾有过,翻开青史观之,也未曾有过,臣一日不敢或忘。

所以,为报皇恩,臣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面进来的韩彬、郭松年、左骧等正好听到了这番慷慨激昂的表态,一个个面色精彩。

实难相信,这是林如海最看重最喜爱的弟子……

不过隆安帝的面色看起来还是有些感动,同韩彬道:“方才贾蔷来时就说了,家里鸡鸭鹅犬乱叫了一宿,怕是有地龙翻身。元辅怎么看?”

韩彬住在宫里,自然接触不到这些,闻言莫名其妙,不过到底性子稳重些,道:“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打发人去钦天监问问也好。”

隆安帝为给贾蔷一个面子,点点头道:“那就派人去问问,可有甚么异象。”

说罢,又问道:“你们还有甚么事嘱咐贾蔷的?粮食之事,朕已经说过了,不必再说了。”

韩彬笑道:“贾蔷,放二年前,老夫都很难相信,朝廷会将如此要紧的大事,交给你一个才成亲的小年轻手中,还寄予如此厚望。但现在,老夫相信这世上是有奇才的。你贾蔷,就是如海发现的一块璞玉,一个奇才。好生当差,不要辜负了这一身的能为。老夫相信,将来青史之上,必有你一个名号。话不多说,你早去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