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二合一(第3/5页)

若是韩修文能接手,未来的官运不说亨通,但也不会输给他多少。

至少报仇绝不会是梦想。

下半年的水稻种植,陈蕴藉放手交给韩修文去发挥,等到秋收之际,产量堪堪达到了一千,没有肥料的情况下,顶多也就是这个产量了。

陈蕴藉将这两年的数据整理好,写了奏折,让皇上派到江南的一等侍卫带回去。

这封折子会直接到皇上的手中。

同时,陈蕴藉还写了信,让星剑派人送回京城给他哥哥。

给他哥哥提个醒,有些消息提前知道,也能提早做准备。

何况,陈蕴藉早就知道他哥哥要做什么的。

没多久,皇上的圣旨就快马加鞭到了江南。

陈蕴藉积累的功劳已经很多了,这次授命来湖广培育新式水稻,皇上就许诺过,若是他能成功培育出来,就封他侯爵。

但皇上没说,让他接掌工部啊。

皇上一道圣旨,封了陈蕴藉为护国侯,令其接任工部尚书。

陈蕴藉:“……”

这跟我想的,不一样!

陈蕴藉被封侯,韩修文和邵宜年也得了好处。

前者被封了工部郎中,翰林院修撰只是从六品官,而工部郎中是正五品,连升三级。

邵宜年考中进士之后,入了翰林院,后来被选做庶吉士,但庶吉士其实并没有品阶,而现在靠着水稻的功劳,一跃成了工部的主事,正六品之职。

他对水稻原就没有韩修文上心,工部主事也只是他的一个跳板,而韩修文是陈蕴藉选定了接管水稻种植的人选。

陈蕴藉被封侯,又升了工部尚书,一部之主官,他得统筹整个工部,当然不能再留在湖广。

翌日,陈蕴藉就启程回京了,韩修文和邵宜年还得留在湖广看着水稻。

路不计日,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腊月,离朝廷封印也没几天了。

到达京城后,先回了一趟陈府,沐浴更衣之后,陈蕴藉才穿着官服入宫面圣。

在御书房,陈蕴藉见到了皇上。

皇上对陈蕴藉一通夸赞,陈蕴藉迷迷糊糊的就被送出了宫。

陈蕴藉:“……”

看了眼宫门,陈蕴藉郁闷的回家,直接去找陈蕴贤。

看陈蕴藉一脸郁闷,陈蕴贤轻笑,“辞官失败了?”

陈蕴贤为官也有十几年了,可不要太了解这位皇帝陛下。

只要他信任的人,又有能力,就可劲儿的捋羊毛。

譬如陈蕴贤。

“我根本没有开口辞官的机会。”陈蕴藉坐下来,倒了杯茶喝下去,“皇上……是不是知道我想辞官?”

他紧紧的盯着陈蕴贤。

全世界,知道他想辞官的,除了黛玉只有陈蕴贤,黛玉根本没有机会见皇上。那么……皇上会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陈蕴贤轻笑一声,“就算我不说,皇上也不会允许你辞官的。”

这是皇权至上的时代,别说你想辞官,哪怕你要丁忧,皇上想留你,都可以夺情,哪里是你想走就能走的?

没有榨干陈蕴藉身上的价值之前,皇上绝不会放手。

别看皇上似乎被陈蕴贤耍得团团转,可这并不代表皇上是个傻子。

陈蕴贤的确一心向着皇上,皇上才会信任他,加上陈蕴贤的能力确实出众,他才会数次破例给陈蕴贤升官。

对于陈蕴藉,也是如此。

之前那些发明,再怎么样,皇上也只会给陈蕴藉升官,而不会封他为侯。

但这水稻不一样,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一旦传出去,陈蕴藉要被全天下的百姓歌颂。

陈蕴藉倒是不在乎歌颂不歌颂的,这歌颂他也担不起,可他也没法解释水稻不是他研究出来的理由,索性硬着头皮认了。

他做了这么多,就是想辞官带着媳妇儿孩子游山玩水,怎么感觉有向社畜发展的趋势?

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为什么啊?这水稻都已经培育出来了,对我那些下属官员,我可以说是倾囊相授,接替的人选我都找好了,还留着我干什么?”陈蕴藉脑壳痛。

陈蕴贤呵呵一笑,“你弄出来的好东西太多了,皇上对你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你继续努力保持下去。”

陈蕴藉噎住,“可……我要是不弄那些好东西,又怎么这么快的升官?然后去培育水稻?”

“嗯,就是效果有点好过头了。”陈蕴贤微笑道。

陈蕴藉:“……”

“大哥,你好好说话行不行?我真的很头痛。”

陈蕴贤叹了口气,“总而言之,你现在想辞官,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把仓库上交。”

“那怎么可能?”陈蕴藉可是九死一生才得了仓库,凭啥给皇上?

陈蕴贤道,“那……只能等皇上觉得你没有价值了,才会放你走。”

陈蕴藉:“??”

“这是要我自污吗?”

“这倒不用……”陈蕴贤不想继续说这个,“你之前在信里说,水稻还可以继续增产,还有那什么肥料之类的,能做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