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6章 三足鼎立的格局(第3/3页)

至少对于许多外地来长安的学子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一个书院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师资力量决定的。

这个道理,哪怕是到了后世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乡村小学,哪怕是马爸爸给你捐个一千万,你把学堂建设的富丽堂皇,也没法跟北上广这些随便一首区级的重点小学比。

人家北上广的老师,好的小学都是至少211以上的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去了,甚至把门槛提到985也是很正常的。

“戴尚书愿意来坐镇经学院的话,应该可以大大的提高经学院的吸引力。另外秘书监的颜师古和中书侍郎岑文本,在京中也是声名煊赫,要是能够有机会邀请到他们来书院授课,哪怕只是跟房二郎那样的客座教谕,效果也不会差。”

刘界现在是一门心思都在怎么辅助许敬宗把观狮山书院管理好上面,对于这些事情,了解的还算是比较多。

这就跟后世很多大学里的教授一样,有一些人在学术上稍有成就之后,就喜欢把精力放在行政上面,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这也无可厚非吧。

观狮山书院,也确实需要一批像是刘界这样科考的胜利者充实到管理人员当中。

“颜师古跟太子殿下走的比较近,邀请他来书院授课,这事我得跟王爷确认一下,免得坏了王爷的大事。”

许敬宗对长安城的局势非常清楚,对于自家王爷在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的争端当中的态度也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看问题的眼光就不仅仅是事情本身,而是会站在李宽的角度去考虑。

这也是很多职场人士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之处。

做事情,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是不行的。

你得想想领导需要什么,领导是怎么考虑的,然后再行动。

说直白一点,领导喜欢看到的,你做了才有意义。

很多年轻人刚开始很难接受这个观点,不过碰个几年的墙壁,大家都开始接受了。

“这倒是,学生孟浪了。不过我听说那个渭水书院,已经跟好多朝中大臣接洽,请他们到时候抽空去书院里授课。这长安城的书院,很快就要三足鼎立的局面了。”

虽然观狮山书院有先发优势,但是曲江书院和渭水书院,必定也是能够快速崛起的。

这一点,不管是许敬宗还是刘界,都有着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