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4/5页)

“一定要出宫吗?”赵靖问,他还想劝说赵禾,“这宫中什么没有?你想要什么,阿爹都能派人给你寻来,何必自己出宫?再说了,上京城里跟京兆也没什么两样,从前在京兆时,你不是挺不喜欢出府吗?”

赵禾点头。

赵靖一阵欣喜,可下一秒,赵禾的话就让他直接愣住在位置上。

“本来我出宫也不是去逛上京的集市呀,我要去临安呢。”赵禾微笑着说。

赵靖:“……”

这可真不是一般的晴天霹雳。

“临安?”赵靖满脸不可置信,“你去临安做什么?”

赵禾:“马上就是五月农忙月,地里的庄稼都熟了,先前在临安外的一处庄子,有我种的粮食,我得去看看。”

这解释,再一次让赵靖愣住。

“种粮食,你要亲自去看看?”赵靖重复着赵禾这话,一脸迷惑的样子。他怎么越听越糊涂呢?这种粮食还要他闺女亲自去查看?“又不是种金子,你看什么看?”赵靖没好气说。

赵禾嘿嘿一笑,“还真是金子。”

若是她的杂交水稻试验成功,那么就在今年,种植晚稻时,便能用上一次她使用的种子,如此一来,粮食的产量不仅仅会翻倍,甚至能推行到全国栽种。改良后的种子,不仅仅是能抗病,还能抵抗极端天气,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得郁郁葱葱,这可不是金子吗?

赵靖伸手掐住了自己的眉心,心里好后悔,可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他想收回也不能够。

“好。”赵靖最终是答应了赵禾的要求,“但路上你必须多带些人,不能马虎。”

赵禾:“多少人?我觉得之前南越他们跟着我就挺好的,别的人手,就不用了吧?再说了,带着那么多人,这不是引人注目吗?反而危险,有寒水居的护卫在身边,都是一个顶十个的好手,加上九娘,就行了吧?”

赵靖说不过她,最后事情还是按照赵禾的想法敲定了下来。

离开煮雪亭时,赵禾脸上的欢快都掩饰不住,而此刻还留在煮雪亭里的老父亲一脸心酸。

陈素水跟在赵靖左右,自然也留在了原地,“皇上,不如派一支精锐在后面跟着昭昭?若是有什么情况,南越他们也能多点帮手?”

赵靖点头,示意他去安排。

赵禾回到宝云宫,就将这好消息告诉了九娘。

她算了算日子,若是明后日就从上京出发,那差不多就能刚刚赶在农忙月抵达临安。

九娘看着赵禾此刻那张洋溢着灿烂笑容的小脸,想了想,考虑到赵禾离宫可能再回来也是要三两月后,这若事先没点准备,恐跟皇上生了嫌隙,便开口道:“公主,内务府的人透了口信,宫中怕是很快会多几位娘娘了……”

赵禾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了些,像是顿了顿,“这是迟早的事。”

不过在说完这话后,赵禾还是觉得心情有些低落。

赵靖对她的好,她从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并且毫不怀疑,她来到这里后,也是真正将赵靖当做了自己的父亲。

如今她阿爹身在这个位置,这后宫之中只有当初王府的安姨娘,如今的安贵人,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她父亲不沉迷这些男女之事,但充盈后宫也是无法避免的事。

大约是有了这消息,赵禾忽然觉得临行前也不是那么太高兴。

而这时候,沈府的书房里,沈必站在沈传身后,看着眼前这一排沈家旁支的妙龄女子,微微皱眉。

虽说沈传早些年被老爷子给废了,这些年里,沈府就只有沈必这么一根独苗苗,但如今新皇登基之初,正值充盈后宫之际,沈家又怎么可能一个人也不安排进去?

京城中的世家,又有多少人会什么都不做?家中有女儿的,都会送一个进宫,这是给家族的长久兴盛再加上一层保障的最佳捷径。

沈传在不久前就已经着手此事,要求沈氏旁支将适龄女子都送来府上,准备挑选个懂事听话机灵的,送进宫去。

沈必此刻却是忍不住想到了赵禾,当沈传叫他名字时,沈必这才回神。

沈传:“你觉得怎么样?”

这些沈家旁支送来的女儿在沈府由嬷嬷教导了已有些时日,刚才沈传就指着其中一小丫头,在问沈必觉得如何。

沈必眼中露出些漫不经心,但好似又真在很认真思考着刚才沈传的问题,考虑片刻,他点头:“父亲说好,那便是好的。”

这模样看起来,宛如真是深思熟虑后给出的答案。

沈传哈哈笑了声,他知道最近不少上京的名门闺秀都迷上了自家儿子,但沈必好像对谁都没有上心,他问起来时,沈必都是一副“任由父亲大人做主”的乖顺模样,这让沈传对于这个离家多年的儿子,更是满意了几分。心中暗道,不论怎样,沈必果真身上是流着自己的血脉,对于他这个做父亲的,很是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