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3/4页)

“先前我听闻东家说,善堂当初有人闹事,就是护卫拿着小姐身上的玉佩去找了江陵知府,然后知府大人便来了。上一次,小姐第一回 出现在临安时,你还记得吗?那时候有客栈的掌柜竟然想要讹诈那位长得好看极了的公子,也会小姐让护卫带了一群官府的人出现。你说,能让两地官府的人都听命的,我们家小姐是不是就是那位?”

两小侍女此刻对视一眼,眼中都浮现出一抹兴奋。

若她们小姐真是如今的公主殿下,那可真是太好了。

赵禾还不知道自己的马甲在两个小侍女面前掉了,此刻她听着宴会上的夫人小姐已谈到了另一件事。

自她阿爹提出来重开科举后,这件事情一直在朝堂上被人反复提及。如今,事情总算是有了定论。

原先在朝堂上,世家抱团,打死不愿意松开科举的口子,如今却被打破了。

前朝气数将尽时,卖官鬻爵的事时常发生,入朝为官,在没有科举制的限制下,官员不需要通过什么考核,只要有人举荐,朝堂上自然是有一席之地。

当初沈必能进入朝堂,可不就是因为他是沈传的嫡子?沈相想要自家嫡子走进朝堂,那还不是一两句话的事?

但如今,在朝堂上抱团的世家,沈家忽然脱离了抱团的小团体。上京最有头有脸的世家,忽然倒戈,顿时让原本抱团的世家有些慌了。

何况,沈传在朝堂上开口时,那叫一个义正辞严,拥立新皇,广开科举,利国利民,他沈传今日此举,只是顺应天道,不愿意为了一己私利枉顾整个大昭的利益。这话直接将一群世家子弟堵得半点反驳的话都不敢说,谁能说沈传这老狐狸的话有任何问题吗?但凡这时候站出来,那可不都是站在了整个大昭国的对立面?谁都不敢接下这样的大帽子。

就在沈家脱离抱团的前一天,谁都不知道在沈府,沈必和沈传两人在书房迎接了一位贵客。

这贵客从皇宫而来,即便是微服私访,但是那暗色的玄衣上,仍旧有低调的龙纹。

来的人是赵靖。

可能除了沈家父子,无人知道赵靖在书房里究竟跟他们说了什么,又达成了怎样的协议。反正在第二天的朝堂上,沈相公然支持新皇的广开科举,择优为官。

而也是在这沈传支持赵靖的这一日,沈必被留在了宫中。

沈必被召到了紫宸殿后殿等着赵靖,当外面的脚步声传来时,沈必从位置上站起来,恭恭敬敬地看着来人,行礼。

赵靖今日心情很好,伸手亲自将他扶起,“今日朝堂上,沈家站在世家对面,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昨日去沈府,是他当日还在福州时,就跟眼前的年轻男子联手布的局,如今到了最后收网的时候。想要沈传倒戈其实不难,如今沈家只有沈必这么一个嫡子,若是皇帝愿意许诺沈必高官厚禄,那么只要日后沈必不出大差池,沈家门第的兴旺在未来几十年里都有了保证。

沈必这些年在外,沈传压根不信他能比自己亲手教育出来的沈瑜更有学识,若是日后科举开启,他担心沈必压根争不过沈瑜。沈瑜虽也是沈家的孩子,但到底是旁支。沈传也有私心,在沈必回来之前,沈瑜就是沈府的公子,如今沈必回了沈府,沈瑜注定不能当沈必前行的绊脚石。

赵靖能许诺沈必未来的高官厚禄,便是给了沈传最有力的保证。至于上京城中别的世家,沈传又怎么会真的在意?这些世家的没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对于沈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此刻沈必听着赵靖的问话,他抬头模样坦荡,开口道:“对立只是暂时,这些人很快就会反应过来我父亲为什么会忽然倒戈,即便是现在他们聚在一块儿商量着不能再有人背叛,但想来很多人心里已经有了要顺从皇上您的意思。毕竟……”沈必笑了笑,“皇上才是能决定世家兴衰荣辱的人。”

在世家的眼中,哪里有永远的同盟?只有永远利益。只要能让家族兴旺,深得圣恩,被庇佑,他们什么都愿意做。尤其是在这个团体,已经出现了“背叛者”的前提下,只会分崩离析得越来越快。

重开科举已经不是仅仅是朝堂讨论的问题,而是整个天下都在讨论的事情。

今日来参加宴会的不少夫人,也是得了自家老爷的吩咐,要好好跟眼前这位昭宁公主接触来往,再在适当的时候表表忠心。

“如今能打开科举之路,这当然是极好的,就连成安先生都赞同的事,必然是对天下读书人有利的事情。”

“对呢,而且公主殿下不是都已经将科举章程拟写了出来吗?大昭能有心怀苍生的公主殿下,实乃天下幸事。”

“读书人最终只有走上科举的路子,才能知道谁的学识更胜一筹呀。眼下皇上明举,必然能得到万民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