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4/5页)

“滑天下之大稽!商人是什么身份!读过书吗?经历过科考吗?肚子里有几滴墨水?有什么本事竟然还敢大放厥词要上朝堂?”跟着方泰清一起而来的官员们都愤怒了,好像跟商人站在一起上朝就是一件让他们觉得奇耻大辱的事。

金瑶反问:“那请问读过书的大人们,你们知道如今各地的粮价是多少钱吗?知道州郡的百姓的平均月薪是多少吗?知道每年商户给朝廷的缴税占据的比例吗?知道因为广开海域海上贸易,带给我们大昭的利润是有多少吗?这些,可都是你们口中肚子里没几滴墨水的商贾们做出的贡献。没有商人,那就没有现在你们走到集市上的繁华热闹,你们想买东西,哪个人不是去城中的店铺?没有商人,那就没有你们现在手中的俸禄,这些国库里有一半都是商贾之家上缴的税银,你们每年的俸禄,可都是从这里拿出来的。商人,不重要吗?”

这一番话,直接把方泰清一行人给问住了。

金瑶:“你们觉得商人没有仁义,可偏偏此番出力最多的就是商人。你们觉得商人没文化,那是你们给过了他们有文化的机会吗?”

众人沉默。

“凭什么商人就要低人一等?难道就因为你们愿意把从前的偏见奉为圭臬?”金瑶接着问,“给整个王朝都带去了支撑的商人,怎么就不能上朝?”

金瑶坐在位置上,深吸两口气,她本来只是想按照赵禾给自己的剧本演,把台词背出来就完事儿,她也没想到原来辩驳的时候还能上头,差点就没控制住情绪,现在心里还扑通扑通狂乱跳个不停。

金瑶不知道自己情绪是不是有点过了,她转头朝着赵禾的方向一看。

赵禾眼里满是赞赏,甚至偷偷地在桌下还给她竖起了大拇指。

金瑶心里顿时大定,“退一步也不是不行,国营字号可以为朝廷所有,但是,国营字号也要跟朝臣们平起平坐,就像是现在朝廷的科考司一样也行。”

她要将国营字号像是科考一样,在朝廷里成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掌管大昭的商业,在里面任职的人,就是朝廷的官员,日后谁都不能看不起。

方泰清将最开始金瑶那句她要跟赵禾一样进入朝堂论事和眼下这句让朝廷中成立一个跟科考司差不多的机构,显然是后面这个要求更容易让人接受一点。

“金老板具体是什么意思?”方泰清问。

这时候赵禾像是终于想起来他们这群人这时候跪在地上有些不妥当,开口示意眼前这群人起来说话。

金瑶:“如今大昭朝堂上也没有主管着商业的官员吧?既然现在朝廷想要国营铺子的功劳,那就只有将我们国营字号彻底变成朝廷的,这功劳自然就属于朝廷,也不需要各位大人劳心尽力地从草民手中抢走了……”

金瑶说得心平气和,不过她这话里那句“朝廷想要国营铺子的功劳”真是把对面这一群人脸色说得五彩斑斓,方泰清等人心口那个憋闷啊,很想反驳,但这意思可不就是他们自己透出来的?总不能现在自己打脸吧?只能咽下这句自己说出来的恶心的话。

方泰清不敢表态,这朝廷上设立一机构,哪里是他们能左右的事?他不由抬头朝赵禾的方向看了眼,想问问公主究竟是什么意思。

赵禾失笑,方泰清明明心里已经疑惑自己跟金瑶的关系,但这时候竟然还想朝自己寻求意见,也真是奇闻。

“本宫觉得不错。”既然方泰清敢问,赵禾自然就敢回答。

“公主……”方泰清觉得自己嗓子都哑了,他忽然有点后悔问赵禾了……

可赵禾不是他说开始就开始说停下就停下的主,既然她开了口,自然就要将这事儿给按在铁板上,“诸位大人也听见了金老板刚才说的,商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着举重若轻的分量,从前先人们固步自封,总觉得商人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人,但如今大家也看见了,解救了这一次大昭天灾的,正好是诸位从前看不起的人。现在国营字号的店铺,若是本宫没猜错的话,已经遍布了整个中原,难道朝廷收了他们,还能有什么坏处吗?他们,那么有钱。”

赵禾这话蛊惑意味十足,几乎是在瞬间,让户部的这些人仿佛看见了大把大把的银子。谁不知道经商赚钱啊,虽然大家明面上是嫌弃那满身铜臭的商人,可私下里,谁又不爱那些黄白之物?细数古往今来的贪官污吏,这些人为什么走上不归路,难道还不是因为钱吗?

若是国营字号是朝廷的,那么是不是就有大把大把的银子,直接流入国库?

这想法就像是有毒一样,让方泰清一行人眼中出现了狂热。

“那,依公主之见,眼下臣等该如何行事?”方泰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