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3/4页)

公孙无音连忙收回目光,“没事。”竟觉得有些窘迫,又觉得这哪里有什么公主的威仪?这奴婢说得如此顺口。

河面的日子过得有些缓慢,加上这河面总是隔三差五看着飘浮的难民尸体,烈日之下更是臭气熏天,河里的鱼也捞不得了。

沈羡之几乎都没出船舱,好不容易到了又熬了一天,终于要到岸上了。

只是上岸却成了大问题,这岸边多的是想要往云湖对面求生的老百姓,只怕不等船只靠岸,就已经爬满了老百姓。

所以找这停放船只的地方,又多耽搁了大半天的时间,沈羡之一行人才得以从一处光秃秃的山峰夹道里上岸。

不难看出,这整个夹道以前只怕都是被河水淹没的,可随着此处干旱,临靠着此处的水位也急速下降,使得这一处夹道露了出来,他们才得以有了这么一个停放船只的好地方。

出乎意料,沈羡之本来是打算将这高月个公主三人留在船上的,也好方便看守的,却没想到她们居然主动下船。

沈羡之想了想,这样也好,三颗定时炸弹,留在身边更让她放心些,也就允了。

下了船,河滩浅岸,这小船也行驶不得,只能踩着这沾满了尸臭的水上岸。

沈羡之倒是会武功,滴水不沾身就直接凌波漂渡上了岸边,余下的护卫们也是各有看家本领,谁也不愿意去沾上这已经发臭了的河水。

最后只剩下那阿蒿三姐妹俩捏着鼻子,可怜兮兮地踩着淹膝的河水朝着岸边的石滩缓缓走过来。

公孙无音本是要打算让人将她们带过来的,但是沈羡之给拦住了。

无他,只因这三人身份若是没差错的话,那她们就算没有什么江湖绝顶的武功,但是渡河这点本事却是有的。

她们不愿意暴露身份,执意要走,那就走呗。

于是等她三姐妹干呕着上了河,忙解下裹在双腿上的皮革,便听得沈羡之说道:“这才是个开端而已,往里走,只怕浮尸遍地,早些适应吧。”

她说着,那公孙无音递过来了前面打探得来的消息,“往前不过大半里就是襄州城的北城门,不过城门已经锁了快一个月了,城门口等着进城的人仍旧不少。”不过即便是城外的难民没有进去,那城里的老百姓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谁也没料想到会有这样的天灾,便是官府粮仓里也空空如也,寻常老百姓家更不可能闲时存粮了。

沈羡之还没开口,三姐妹便齐齐朝沈羡之望过来,“那我们要进城么?”说来也是可笑,她们已经在船上待了几天,硬是没能打听出这沈羡之到底是什么个身份,姓甚名谁也不知晓。

下面即便是烧火的老婆子也三缄其口,阿蒿也不敢多问,怕反而引人怀疑,所以到了现在,不知道沈羡之的身份,自然也不知道她来这江南到底诉所为何事了?

因此也就好奇,她是否要进城。

若是能进城,就再好不过了。

这也是阿蒿带着两个妹妹来这江南的缘由。

她们想为自己求一条生路。

又怕沈羡之多疑,阿蒿连忙解释道:“大部份的干粮和水都留在了船上,咱们没带多少……”她想表明,进城不过是想补给。

不料那公孙无音忽然朝她看了过来,目光里带着几分审视的意思:“襄州城地处这江南腹部,繁华富足的中心,极少出现天灾,于粮草储备之上,一直都未曾上心。而城门已经关闭将近一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城中的物资也快要耗尽了。”即便是边关的城池,所储备的粮食也不过是半年左右罢了。

二小姐不是说她们是宫中的公主么?怎么这点常识都没有?

更何况,出了这样的事情,关闭城门,只怕城里人也是恐慌不已,不排除哄抢的可能性。

所以他的意思,还是不要进这襄州城浪费时间,还是直接去往莫家所在的良州城。

沈羡之也是这样打算的,“既如此,直接去往龙凤峰。”越过龙凤峰,便是良州城,这江南大部份的粮食,都产自于良州。如今出了灾情,没准老百姓们都认为良州城的老百姓没加丰腴富足,都往那边赶呢。

可是事与愿违,这襄州城临着水岸边,其余之地便是高峰阻拦,想要去往良州,还真只能从襄州城门口过,而且还没有像样的路,得围着城墙走大半圈。

而自打这城门紧闭,每日都是有费尽心机想要进城之人,城门口走不得,便把心思放到别的城墙上去。

反正到底是抱了侥幸之心,总觉得不至于每一段城墙都有人看守吧?那看守的人难道就没有半点私心?没有半个亲人朋友在外面?

也正是如此,早关闭城门那几日,便有人偷偷在城墙上用绳子放下箩筐,将自家被困在城外的亲人朋友拉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