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小皇帝和摄政王相爱相杀(第3/4页)

赤|裸|裸的被指着鼻子骂目光短浅,大臣们心里憋着一口气,各个都脸色难看至极。

“传下去,让众位爱卿看看。”顾时将小册子递给身旁的太监,让他拿下去。

小册子很快就被送到了第一个大臣面前,他用衣袖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僵硬的拿过了那本小册子,心里腹黑,这小皇帝当真是摄政王教出来的人,神情作风竟与摄政王有七|八分相似,还比摄政王更加肆无忌惮。

心里抵制,他原本也只是想随便翻翻,敷衍了事,但他只看了第一页的几个字,就目光一凛。

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小册子递给下一个人的时候,他心里还透着凉气,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能站在这朝堂之上的人都非庸才,他本以为精进修改文字是摄政王用来维持政权的手段,可看过小册子之后,他心里无比认可小皇帝骂一众大臣的话。

此举功在千秋,若是当真能推行成功,千百年之后,大绥将永垂不朽,哪怕这个国家消失,但永远不会消失历史长河中。

青史留名。他心里不知道什么感觉,一边细细的颤抖,一边又住不住的起鸡皮疙瘩。

“如何?”在众人都看过一圈后,顾时抬起了下巴,饶有兴致的问道。

在场的人除了老儒生仍旧不肯违背祖宗,其余人内心都多了几分复杂,尤其是世家中的人。

“看来你们都很认可。”顾时拍拍手掌,“既如此,此时就交由摄政王全权负责,你们若是有人愿意辅佐摄政王,可自行与摄政王交涉,退朝吧。”

蔺寒川看着顾时一番恩威并施,手段老辣凌厉,眼神欣慰。

精简字体的事情就这么确定了,公告天下后,不出意外,无数学子对摄政王恨之入骨,甚至有人专门写了诗句和檄文来辱骂,整个大绥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风云变幻中。

杨秀才虽然被称为秀才,实际上只是一个童生,他家在村子里的家境不算差,称得上殷实,也因此才能送他去学堂念书,可进了县城后,他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

县城中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杨秀才都没有时间去看,他再怎么刻苦研读,都比不上同窗的成绩。

就算再怎么自我安慰,那些人从小就请了先生教学,他却只能跟着学堂学习,又没有钱财私下去请教先生,学习进度当然比不上……但杨秀才就是不甘心。

想到家中年迈的父母,跟着自己进了县城来照顾陪读的妻子,他就憋着一口气,想要出人头地。

县城中距离京城太远了,换了皇帝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对所有人的生活都没有任何影响,直到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即日起,所有私塾都要用简化后的字来学习,以后科举时也必须用简化后的字答题。

学堂中骂声一片,骂新皇帝,骂摄政王……杨秀才差点以为这些人要举兵造反了。

但最是无用读书人,就算再怎么群情激奋,也只是读书人的事,他们的愤怒与其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民无关。

科举还需要用简体字,一众书生们最后也只能愤愤不平的用简化字体学习,一边学一边骂。

杨秀才也跟着骂,但他骂得并不十分真心,因为他发现,自从用了简化字体教学以后,他的学习速度快了不少。

以前需要请教先生多次才能记住的字,现在看一次就记住了;以前要写很久,稍微不注意就会糊成一团的复杂字体,如今只需要简单几笔就能写完;以前需要一字一句认真研读的古文,如今不那么费劲了……

杨秀才心里憋着的气终于有了用处,在其他同窗只顾着骂人的时候,他的成绩已经追上了他们。

又一次躲在书院的竹林中学习的时候,杨秀才看到了另一个同窗,他认出来这是隔壁村子里一起出来读书的人,家境也算不上好,二人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手中的简化字体书籍。

“杨兄。”对方笑着打了个招呼。

心照不宣的打了个招呼,杨秀才突然觉得,无论其他人怎么唾骂这个政策,但在他看来,在和他一样的贫穷学生看来,或许是他们改变人生的一个契机。

陛下英明,王爷英明,天佑我大绥,有如此明君和忠臣良将。杨秀才眨了眨眼,眨去眼中的湿润,认认真真的看起来了书,如今他人微言轻,只能任由那些人辱骂,待他多数一些书,进入朝廷,定要为陛下,为王爷鞠躬尽瘁。

推行简化字体的政策后,蔺寒川就开始忙碌起来。

这么重大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如今他只是与苏从玉整理简化了一部分最复杂的字体,还有一些字体没有动,需要重新简化。

这一忙起来,蔺寒川好一段时间没和顾时碰面,直到王府中挂起了红灯笼,他才发现,已经到了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