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周一的早晨。

八点多的上班早高峰,路上车流如织,行人穿梭,熙熙攘攘一派繁忙。

城西一处,连着繁华街道的一条宽巷,里头有座中式院落,朴素中透着些气派,有着闹中取静的独特风景。

这里与医科大一街之隔,院落大门顶上挂着一木质招牌,上书“简在”二字,门口两个石狮把门,大门两旁装了安防监控摄像。

这里是简语的工作室。

简语是医科大神经病学系的教授,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也是心理学研究协会理事、某精神鉴定中心主任、新阳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他的头衔很多,取得的专业资格和发表的研究结果也很多。

简语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涉猎的学科范围好几样,其中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更是国内顶级专家。他醉心研究,热爱教育,不但主持领导了好几项重要医学科研项目,还因为教学工作突出,被评为医科大十大最受欢迎导师。

“简在”院中的大树枝繁叶茂,树下花圃开着散着清香的花朵,满满当当的,见花不见叶,很有活力。树上鸟窝里有小鸟鸣唱,合着院门巷外汽车和行人的声响,像是一道城中小林的自然乐章。

一片大大的落地玻璃前,关阳迎着清晨阳光,在一团蒲上打坐。一旁案几上点着檀香,轻烟袅袅,静静地飘散在宽阔的厅室里。

贴墙而立的边柜上,音响里传出三声敲击磬的声音,声音由远而近,既不惊扰又显庄重,很有凝聚精神的力量。

关阳在这声音里睁开了眼睛。

简语走了进来。他手上拿着一壶温茶,脚步轻缓。他把茶壶放在案几上,坐在一旁,安静地等着关阳。

简语今年55岁,正好比关阳大一轮。他跟关阳眉眼犀利的外貌完全不同,是一个端正平和,一身学者气质的中年人。

关阳从团蒲上站了起来,坐在了简语的对面。

“这次觉得怎么样?”简语一边问他,一边为他倒了一杯茶。

“还是很难静心。”关阳微皱着眉头。

“没关系。那就接受自己目前很难静心的状态。”简语和缓地道。

关阳沉默着坐了一会。简语也不说话,只安静地等待着。过了好一会,关阳端起那杯茶喝了。

喝完了茶,关阳放下杯子。简语再帮他续上一杯。

关阳看着徐徐流入杯子的茶汤,说了句:“谢谢你,简教授。”

简语微微一笑:“客气了。这次有什么想聊的吗?”

“没什么新鲜的。”关阳一口气把新续上的茶干了,道:“也没后悔药可吃。我虽然还是心里不好受,但也算想开了。是我自己没处理好,向前看吧。”

简语道:“那就好。跟自己和解,才能跟真正跟别人和解。”

“和解不了。”关阳摇头,“我昨天想见儿子,被拒绝了。他妈妈说如果还跟离婚前那样很久才见一次,何必让儿子失望。她还说我看上去状态很不好,让孩子看到,影响心情。现在孩子已经适应新生活,等我也真的适应了再说。”

简语不做任何评价,只静静听着。

“我老婆……”关阳苦笑了一下,“前妻。比我强多了。她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我却不合格。”

“你是一个好警察。”简语轻声道。

关阳摇头:“不可兼得,是吗?”他顿了顿,“我这警察也没做得多好。我让生活影响了工作,我把队伍管得一团乱,我都管不好自己。”

“你会调整过来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你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会恢复正轨的。”

关阳道:“那也不会再回到从前了。我周五去了一趟派出所,向衡在那里。我原想找个理由跟他聊一聊,但他没给我机会。我听到他那样的语气,看到他表情,就知道什么也不用谈了。他原来那帮兄弟,还有我队里那些人,对我也不太服气了。向衡的影响力很大。”

简语默默地再帮关阳倒上茶。

简语与关阳是在四年前认识的。

简语事业成就高,工作太忙,精力有限。所以在科研之余,他只接手脑部疑难重症患者的治疗。但他也热心公益,多次与相关领域合作做讲座,传授知识,其中与省、市级的公安单位就有些暴力罪犯脑部研究的课题,他多次为警方提供犯罪心理与脑科学应用技术方面的培训。

关阳四年前首次听到他的讲座,获益匪浅,对他颇为仰慕。而关阳在警队中神探之名响亮,简语也久仰他的大名。

后来关阳负责的案件里,有嫌疑人需要做精神鉴定,提交申请到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委员会,正好分配到简语负责的鉴定中心机构,关阳开始与简语有了联络。

从那时起,关阳与简语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关阳从简语那儿学到不少知识。有时关阳遇到嫌疑人不对劲,需要专业人士点拨帮助的,他会请教简语的建议。简语给了他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