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遣回原籍(第2/3页)

所以周青林的心情好着呢,这不,丁进几人去采购时,他还再三强调一定要多置办一些,这可是年终福利呢。

丁进和两名知事也不负所望,三人到街上转了几圈后,就把要发的年货都买好了。三十斤猪肉,五十斤面粉,五十斤大米,菜油三十斤,鸡蛋五斤,另外还有细棉布两匹,瑞香斋点心六匣,烤鸡烤鸭各两只,一斤茶叶,最后还有葵瓜子和炒花生各五斤。

按照周青林的吩咐,这些年货并没有直接拉回来,而是让每家店铺的掌柜给开了提货单,届时自己拿着单子去提货就可以了。

别人闷声发大财,他们是闷声发年货,这样就不会惹出红眼病来了。

店铺掌柜们还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要求,那提货单的样式更是想了半天,最后把大纸裁成许多张两寸宽三寸长的小纸片,然后写上物品内容和数量,接着签了姓名,最后再盖上私印,总算把提货单给做好了,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如今这些提货单都在周青林的储物仓库里呢。

想到自己待会儿还有事,周青林便没有耽搁,他把提货单都拿出来后,就喊了众人过来,然后都一一分发给大家。

其实司农司众人早已从知事那儿得知将要发的年货有哪些了,可耳听的和实际的感受肯定会有区别,这不,等拿到了实实在在的提货单后,大家的笑脸都如蜜一样甜。

收好了自己的那一份,周青林便提早下值了,这是他来司农司后的第一次早退,理由是至亲家人就要回老家了,自己得去送一送。

看到大司农三步并作两步,一副恨不得立马到家的样子,众人都表示理解。

亲娘兄弟马上就要离京回乡了,再见上面还不知要到何时,当官人身不由己,说不定此一别就是永远了,这事换到谁身上都不好受,想必大司农此时正心如刀绞吧。

而此时,在旁人眼里“心如刀绞”的周青林正快步往和惠街而去。方才李安去了一趟周宅,从遣送差役那里得知他们申时便要出城门的消息。

周青林看了时间,这会儿离申时还有一个多时辰呢,他准备先回家一趟,京城的城门口可不是一般的热闹,这么多人看着,自己总不好空着双手去相送。

......

未时正,十几辆缓缓从城北驶出的马车直往南城门而去。

宝珠也坐在马车上,刚刚在家里耽搁了时间,再过去娘家时就有些迟了,彼时差役们已经开始催着众人快些上车启程,她也只得跟着上了王氏的马车,准备送到了城门口后再下来。

王氏也没避开乔氏和高氏,坐稳后,就打开抱在怀里的木匣子,她把里头的两张地契拿了出来,“珠儿,这是家里宅子和庄子的地契,你帮娘把它们都卖了,卖得的银两再托人给我们捎回来,晓得了吗?娘还等着这些银两买田地呢,如今你三哥和耀祖都不能再做官了,家里总要想别的出路才行,娘想多买些田地佃出去,这样一大家子就不愁吃喝了。”

宝珠先是一愣,接过地契的手微微有些发抖,她忙用另一只手按住,而后点头说道:“女儿知晓了。”

除了王氏,同在车上的乔氏和高氏,都觉得心里有些不踏实,心说,这可是好几千两银子呢,要是小姑子起了贪念,不想给了咋办?

届时她们又不可能往京城来,更别说亲自上门讨回银子了。

可转念,两人立马又想到,如今她们除了小姑子,剩下也只有玉兰玉梅几个了,而婆婆是绝对不会把卖宅子这样的大事交给几个孙女来办的。

唉,也只能如此了。

过了两盏茶时间,马车就到了南城门,跑在最前头马车上的两名差役下了车来,接着拿着出城公文去了城门守卫那里,好让他们给签上出城的准确时间。这次负责遣送的差役共有四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把人遣回到原籍,也就是云河镇。

周青林已经在城门口等着了,和李安两个人。

本来刘莲芝想叫上几个闺女一起过来的,结果被周青林给拦了,这么大冷的天他才不愿孩子媳妇跟着挨冻呢。

说实话,要不是担心自己得了不孝的名声,会影响到自家闺女,周青林才懒得过来装孝子呢。

签好了字,城门守卫就开始一辆辆检查马车,众人都从车上下了来。

主子们站到一起,丫鬟和婆子还有小厮们则站在另外一边。

王氏拉着宝珠的手舍不得松开,玉兰玉梅,还有玉英和玉芬姐妹俩也都赶了过来,爹娘兄弟突然要离开京城了,她们肯定要过来送一送。

而纠结了两盏茶时间的陈氏,最终把两张快捏出水的店铺房契递给了宝珠,她和王氏一样,也拜托宝珠帮自己卖铺子来着,等卖了银子,再帮她寄回到晓金村来,拜托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