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4/5页)

云程要盯着小孩儿干活,不能在柳小田这里盯着,怕存银心里不舒服,是跟平枝姑姑去了对面的茶楼。

存银干活还是很利索的,他只看看能不能坚持,有没有客人刁难。

到茶楼坐下后,主要还是做自己的事。

连载期的两册话本已经把后面的内容定稿,现在只差写。

跟前面的习惯一样,先写《废柴书生》。

上一册是在院试结束,书生考上秀才,加入了榜下捉婿的元素。

第三册衔接的就是双重爽点,新婚加考中案首,是洞房花烛夜与小金榜题名。

保持主基调“逆袭”,为了后面不偏重感情线,云程强行“深情”,在狗血剧情的融入后,再加上一见钟情、再见定终身的感情线。

反正当代书生,最开始爱看的话本都是这个调调,问题不大。

重点回归到考试大业。

这一册要写乡试了,乡试要在府城待三年。

云程看过岁考科考乡试的划分点,院试的三年两考就是岁考与科考。

这三年就能这样算:乡试-岁试-科试-乡试……循环。

岁试是老生的考核,叶存山说考差了会降级,还有的会挨板子、除名。这里云程知道,他的废材书生开局时,就是一考定生死。

科考就相当于毕业考试,考过了就有去乡试的准考证。

准考证到手,就有鱼跃龙门的资格了。

第三册核心就写这三场考试。

主角间歇性失忆症的点,要慢慢自愈,等到乡试时,他已经不受影响。

这部分是要读者慢慢适应习惯,不能一下跳过,实际安排的情节又不能太冗长,云程打算穿插着写。

不能写成考试教科书,就在其他细节上刻画书生的过目不忘。

比如某反派想毁掉的书信、小抄,他看过一眼,就能复刻下来。

这里展现出绝佳的记忆力,重复的方式能来三次,三次刚好用作对比,每次记下的东西都要更多更复杂,刚好与三场考试呼应。

让考试的情节不枯燥无趣,又用过目不忘的能力刷新人设标签,模糊掉间歇性失忆症的点。

两个“三”的穿插弄好,也能把夫夫俩的感情线加进去,也分个三。

因为不是重点,云程分的很简单粗暴。

第一阶段洞房。

第二阶段怀崽。

第三阶段养娃。

看完以后,云程就无语住了。

他低头看看自己的肚子,再抬头看看定稿的内容。

行吧。

平枝姑姑带了勤学过来,看差不多,就让勤学誊抄,叫云程歇会儿。

云程就歇歇,捧着茶杯看下头。

存银是真的半点不怕生,甚至有点兴奋,客人问这是什么,他就叭叭叭,嘴甜会夸人,素菜的要价不贵,五个铜板能买一串,能开口的问的,少有没买的,存银手就没歇过。

柳小田打算长期卖关东煮,学了蔚县煤铺子的经营方式。

考虑到做法简单,有点手艺的人,买回去吃,多试几次,就能找准味儿,还能会做出其他的味道。

但他只要分量足,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别人就不能把他击垮。

因为再打价格战,别人家也不用折腾这一出了。

这样会辛苦些,他是能吃苦的,以后再请人,增加货品,卖的东西更多,他就熬出头了。

这边观察两天,云程就没再去茶楼看存银。

小孩儿也不用他去看,一天里遇见了什么事儿,都要回来说给他听。

云程到晚上,就说给叶存山听。

叶存山又给云程做了个“脚枕”,也不知道他一天天哪里抽出来的空闲搞这些,说差不多怀四五个月的时候,夫郎身子容易浮肿,睡觉的时候把腿抬起一点,会好一些。

这事交待下去,就有人办。

叶存山得云程一句夸,还学存银说话,“大户人家就这点好,有人伺候,有人办差事。”

云程说他是读书读呆了,读傻了。

“你都开始变成学人精,不会自己说话了。”

叶存山揉揉眼睛,打个哈欠,“主要是同窗们说话都太文绉了,我平时不爱跟他们说。”

到彭先生那边是听得多,也不聊闲。

到云程这里,也就结束得早,能跟他窝着温存会儿。

云程又心疼了,“那杜知春呢?你俩没玩?”

叶存山叹气,“这可能就是你说的那什么内卷吧。”

卷得没空玩耍,没空吹牛。

杜知春还跟叶存山说,“你每陪夫郎一天,就少学习一天,我就比你多看一天的书,乡试你必然考不过我。”

叶存山还能怎么办。

只能说他没有媳妇疼。

还学云程说话:“我失去的只是乡试排名,但是你失去的是可是媳妇啊!”

他抱着云程蹭蹭,“完了,我确实在学人说话。”

云程只觉得他可爱,“你还有这本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