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2/3页)

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自己,他缄默了一瞬:“武国公寻了小世子多年,遍寻无踪,也再未归京。京中对此议论纷纷,有认为武国公是对皇室寒了心的,也有认为他是在漠北继续寻找小世子,所以不愿回京的。”

这桩旧事并不光彩,后来被崇安帝按下了,知晓的人不多,也不敢随意提起。

陆清则听完整个故事,总算想起来了。

难怪他觉得武国公耳熟,却又想不起来。

武国公在原著里都没出过面啊!

就缠绵病榻时,写了一小段剧情——主角找到了武国公失散多年的孩子,得到武国公的感激与支持,获得军中威信……然后武国公就病死了,非常工具人。

原来是主角的金手指。

主角这会儿还在江南待着当闲散少爷呢,宁倦不会再是个杀人如麻的暴君,主角也就没必要再起兵造反。

陆清则心安理得地想,他抢个剧情不过分吧?

可惜原著里并未清楚提及主角是在哪儿找到小世子的,好在有个大致范围,陆清则回忆了会儿,才望向宁倦:“果果,帮我办个事。”

敢这么跟皇帝说话,简直大胆过头,宁倦却很喜欢,笑道:“老师尽管说。”

“你找人去江南一带,寻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原著里小世子上来就是真名,陆清则也不知道他现在叫什么,“他肩上有一个月牙形的胎记,武艺颇高。”

除此之外,也不知道还有什么特征。

毕竟当初翻得实在太潦草了。

宁倦的眼眸深黑,盯着陆清则看了三秒,没有多问,起身走到外面,淡淡吩咐守在门外的长顺:“叫郑垚避开人过来,朕有要事找他。”

说完,又折回屋里,冲陆清则露出甜甜的笑:“老师吃了吗?厨房包了粽子。”

陆清则:“……”

他拧了下小皇帝的脸:“戴着两副面具吗你?”

宁倦往他手上蹭蹭,笑眯眯的。

郑垚很快秘密赶来了乾清宫。

听完宁倦的命令,郑垚正准备去安排人,安静坐在一旁的陆清则忽然起身,将刚煮好绑在一起的一串小粽子递过去,微微笑笑:“特征太少,范围又大,辛苦郑指挥使了。端午还要劳烦,吃点粽子吧。”

郑垚跟在宁倦身边几年,为他暗中行事,再清楚不过小陛下对陆清则那点阴暗的独占欲,当即无声嘶了口气,一时不知道该接还是不该接,偷偷瞟了眼脸色难辨喜怒的宁倦。

片晌,才听到宁倦平和的声音:“老师送你的,就收着,呆愣着做什么。”

……我怕您削我啊!

但郑垚脸上不敢表露半分,接过陆清则递来的粽子,弯了弯腰:“多谢太傅。”

大伙儿认识几年了,多少也算朋友,陆清则总觉得郑垚的态度有点奇怪,狐疑地看了眼宁倦。

后者正眼观鼻鼻观心,捧着杯热茶在吹,等郑垚退下了,才将茶盏推过来,一脸无辜的天真:“白毫银针,颇为清甜,老师试试?”

陆清则:“……”

还是很奇怪。

郑垚是在怕这小家伙吗?

陆清则咬着小粽子,琢磨了一下,又觉得挺好。

下属畏惧,总比下属无惧强,别过了头就好。

正在此时,长顺在外边敲了敲门:“陛下,陆大人,百官将齐,您看,是陆大人先过去,还是您陪陆大人一起过去?”

宁倦不假思索的一声“一起”还没秃噜出来,就被陆清则截断了:“我先过去。”

说着瞥了眼脸色垮下来的小皇帝:“嫌平日还不够招摇吗,晚上再来陪你。”

小皇帝的玻璃心摇摇欲坠,满腔委屈地点点头,见陆清则拿起面具,忽然伸手截过来,起身微笑道:“我来帮你。”

少年清爽的气息逼近,陆清则忍不住微微往后仰了仰。

小崽子是真的长大了。

从前非要给他戴面具,还得踮着脚。

戴好面具,宁倦不舍地将陆清则送到外边,才盯着他离开的背影止了步。

老师让他派人去找的,是武国公家那位小世子吧。

他有时候真怀疑,陆清则是不是天上下来的神仙,为什么会知道那么多,比如当初他被偷走的那支玉簪。

前些年,他派郑垚将偷窃的宫女抓了回来,拷问了一番。

顺便问了点有关陆清则的事。

那个宫女被拷问得神志不清之时,也肯定自己只远远见过陆清则一次,没有过任何交流。

但是陆清则就像知道簪子的下落一般,很快就为他找了回来。

老师身上的秘密太多了。

虽然很想知道一切,不过他舍不得逼陆清则开口。

眼里的那道绯色消失,宁倦转回身,漫不经心地想,今日的绯袍衬得陆清则又添了三分艳色,只他看就算了,其他人想也别想。

思绪不由散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