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看看舌尖(第2/5页)

不敢拒,那就只能赴约了。

六皇子府邸。

“我听说,今天东宫去了帖子,有六户人家,太孙妃邀人去看戏。”

六皇子妃知道丈夫想问什么,但她也没法子,只说:“没往府里送,我同太孙妃之前是点头之交。”只怪她之前没多走动。

“无事,我就问问。想着你整日在府里无聊,进宫听听戏也好。”六皇子安慰妻子。

这下六皇子妃内疚,连这点小事都要丈夫替她操心,心里琢磨着主意,面上笑着换了别的话题。

第二日,六皇子妃就进宫看娘娘去了。

六皇子生母淑妃,是元和帝在王府时的老人了,后来圣上登基,念有生育之功,封了妃子,不过没什么宠幸了,在宫里都是摆设一般。

元和帝对后宫、儿子都吝啬封赏,除非有功。女子自然是生育,儿子就是前朝办差了。后宫里,凡是嫔位以上的都是有生育过的娘娘,除了贵妃,其他受宠提不上,还不如那些贵人——颜色好样貌好,受皇恩宠幸。

所以出嫁的公主们在外头再怎么骄纵,但看的特别清,分的轻重,要是自持公主身份,跟不好惹的摆谱,那会连累宫里母妃的。

‘不好惹’自然说的是黎南珠了。

过去的昭州小霸王,如今的东宫太孙妃。

淑妃宫里。

六皇子妃是先嘘寒问暖,关心母妃身体,之后话是绕了绕,不过宫里的女人对这些最是敏感,一点就透。

儿媳妇这是想赴太孙妃的宴,却没收到帖子,来这儿请她托关系走动来着。淑妃不敢大包大揽下,还是最后儿媳妇拿了儿子出来,淑妃才给了话,也没说死。

问问皇后吧。

结果皇后对东宫摆宴席是无妨态度,“南珠爱热闹,想认识认识京里人,没什么的,由着他去吧。”

前脚六皇子妃进宫,后脚跑到她这儿想让她出面。皇后也没傻,看的清。黎南珠就是看个戏罢了,又不是什么大事。

第二天六皇子妃再来,淑妃笑的和和睦睦的,话说:“东宫摆宴热闹,皇后娘娘做长辈的心慈,不想打搅了小辈玩兴。”

意思不行别想了。

淑妃还是心疼儿子,知道为何,拍了拍儿媳妇的手,不敢说的太白了,伤儿子自尊,只说:“泽烬一直忙着办差,他辛苦,我都看在眼里,更别提他父皇了。”

“也要辛苦你,多关心关心泽烬。”

六皇子妃后来出宫,想娘娘说话好听,都知道六皇子焦急爵位的事,只说不着急,好好办差圣上看得见,可多久了,要是不走动不拉拢关系,一天天那么多人,什么时候圣上才看到注意到?

娘娘,到底是没宠,说不上话。可怜丈夫,后宫没人能帮,她娘家——实则不行只能求求父亲想想法子了。六皇子妃想。

黎南珠根本不知道他就摆个宴,后宫前朝都闻风而动各种揣测的,甚至他这看戏的宴‘一票难求’、‘有价无市’了。

他没请的,宫门口自然不敢放人。而请了的人家,也不敢再多带人,你以为是逛庙会,一个捎十个?那是东宫,那是黎南珠请的,要是不痛快了,是敢当面给你撅回去的人。

参考慎郡王。

于是黎南珠请帖上说谁家夫人那就是谁夫人,说带孩子,也不敢不带。

这日大早,六家府邸门前就清了街,请夫人小姐上马车,家丁护卫都跟着,一路到了宫门口,侍卫检查过拜帖,各府护卫不能进,夫人小姐身边只能跟随一名丫鬟,不能多带的。

好一点的是从安门进,车马能走侧宫道,到了丹阳门下马车,这下要步行,不过已经快到了,走一会是宫学,往后就是东宫,占在中间位置。

东宫气派,全是大殿侧殿,屋子梁高,挑高敞快。宫门口有迎人的嬷嬷和太监,今日一共六位,两位公主,四位官员夫人,连着孩子也就十二位。

人也是差不多都到齐,最早到的先看情况,在宫门口候了候,等太常长公主进了,这才稍后等了等进,基本上是六家全到了。

此时在正殿坐着喝茶。

因为来的太早了,太孙妃急忙忙才收拾好,出来一看,顿时脸跟苦瓜一样,面上又重新涌起了笑,“哈哈,欢迎欢迎,早上吃了没?没吃咱们用点,再开戏。”

众人自然说吃了。

太常长公主仔细注意到,刚太孙妃出来见她们时,脸掉了下来,好像不是很愉快,可紧跟着又很热情欢迎,一时拿不住……

“我早饭还没吃,不如再用点吧?”黎南珠请众人移偏殿,那边摆好了饭,“各位夫人们别客气,我在昭州野惯了,京里规矩不熟,但招呼大家来做客是实心的。”

“要是吃过了也不用勉强,都自自在在的,坐着饮茶吃点心。”

太孙妃说话看着是个直肠子人。京里夫人们是察言观色不会差,进宫一次侍奉贵人更是心里战战兢兢,上头贵人什么性子,那她们在外就捏成什么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