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接连回城

“甜。”贺雅兰咬着桃子,一口咬下去,这汁水又多又甜,她夸赞道:“甜甜,你在种果树方面,肯定有天赋。”

去年的枣子就结了一树,个个又大又甜,还有柑橘树,这几年都吃的是方忆甜种的柑橘,那味产她以前在苏城买的还好好吃。

“那不止种果树厉害,我种菜也厉害啊。”方忆甜笑眯眯的看着她,有老宅里的井水,简直就是天然的作弊器,怎么都用不完的她,不止用来灌溉了大队的农田,还往河里放了很多。

她观察过了,老宅里的井水就像是纯天然无公害的肥料,没有半点副作用,河里的鱼这几年都长的又肥又好美,她常放水的地方,旁边的几棵树都长的格外的茂盛。

“厉害,我们大队的产粮,年年都是第一,不仅是公社第一,还在县里都是第一呢。”贺雅兰想起这事,就感慨的说:“幸好分在了青山大队,若是分在其它的生产队,每年分到的粮食,那是完全不够吃。”

同样的工分,每个生产队分到的粮食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青山生产队,产量比别人高一倍,同样的工分,分到的粮食,那可能就比别人家的多一倍。

“要是不分在青山大队,我们肯定不认识。”方忆甜笑着说着,道:“对了,你们怎么打算的,我听说,你婆婆要继续在这里住?”

“对,我们也不是说回城就回城的。”贺雅兰很清楚,很多知青都想要回城,她道:“队里新来了这么多的知青,大家不想回城吗?”

为了回城,大家把能想到的法子,可都想了一遍,他们生产队还算好的,有的生产队,知青为了回城,什么事都干。

“也是,不过,你婆婆说的话,可特别漂亮,什么为祖国添砖加瓦,什么为祖国做建设之类的。”

方忆甜每天记工分,都会去大队上,听到的也就多了,用她妈妈沈佩心的话来说,只要郑静芸想,就没有她聊不来的人。

郑静芸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做,到后来帮着贺雅兰挣上两工分打猪草的活,已经和大队上的人都混熟了。

“我们当知青的,本来就是为祖国添砖加瓦的,也没说错。”贺雅兰对自家这个婆婆的话,那是十分认同的。

方忆甜莞尔笑着,郑静芸心里肯定是想回城的,明年就是恢复高考的时候了,到时候,钟爷爷,卫爷爷他们应该也能回城。

方忆甜看着三个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新年的钟声敲响,1977年到了,三月份就收到了第一个好消息,卫老的家人来接卫老,可以回城了。

“卫爷爷,恭喜你。”方忆甜打心底里替卫爷爷高兴,她道:“卫爷爷,回了京城,可要记得报平安啊!”

“好好好。”卫老的眼底含着热泪,这几年来,若不是方忆甜他们,他肯定撑不下去。

卫老离开的时候,方忆甜装了一袋子的吃食给他,除了吃食,最值钱的就是两根人参了。

“甜甜,到时候来了京城,记得来找我。”卫老一直到车开动了,他探出头来朝着方忆甜说着道是:“要记得,我是你干爷爷。”

“要写平安信。”方忆甜朝着他挥手,提醒道:“袋子里的东西记得看。”

卫老看着十根萝卜似的人参时,恨不得立刻还回去,可惜,车已经走远了,他如珍宝似的捧在怀里。

“钟爷爷,钟叔叔,你很快也会回城的。”晚上,方忆甜特意去看望了钟为民和钟江汉,就怕卫老走了,他们这心里会有点难受。

“甜甜,不瞒你说,我们下个月就走。”钟为民看着她满脸担心的样子,笑道:“以后想见我,你就得回海城了。”

“钟爷爷,你之前都瞒着我,这么好的消息,怎么不早说呢?”方忆甜真替他们开心:“终于能回去了。”

“是啊,终于能回去了。”钟为民看着烛火跳动下的方忆甜,他想起了刚来大队时,那日子才叫苦,他和老卫两个老骨头,差点没能坚持下去。

“以后,你在大队,我在海城,想见你一面,就难咯。”钟为民叹气,他是真的把方忆甜当成了亲孙女一般。

“钟爷爷,我也是海城人,到时候也会回海城的。”方忆甜俏皮的眨眼道:“再说了,恢复高考后,我可是要考大学的,到时候就去海城大学,以后,就经常在海城了。”

“恢复高考,应该快了。”钟为民想到这一点,又对重逢,多了几分的期待,他道:“我给你的地址,你可记好了,到时候一定要来找钟爷爷。”

“记着呢,记着呢。”方忆甜笑着点头,四月,钟为民离开的时候,方忆甜也同样准备了十根萝卜似的人参,不止是萝卜似的人参。

钟为民他们上了火车,才发现这些东西,看着这些人参,钟为民将东西丢给儿子钟江汉道:“江汉呐,等到了海城的时候,一定要写信骂一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