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这次的事情, 实在是发展得十分稀奇。

按照正常逻辑,都该是民众从报纸上听到某个消息,然后这个消息再自上而下的, 在外界掀起什么波澜。

但这次有关容与身份的新闻, 却是在燕京市民间已经传遍了,甚至已经闹得沸反盈天了,燕京市的各大报纸却都安静如鸡,没有半点反应。

也不是没有反应, 至少各大报纸已经不约而同的,停下了对那位原配的声讨。

开什么玩笑,这个消息虽然让人不敢置信, 但毕竟是大公报和伦敦日报盖过章的, 有一半的可能是真的, 如果这原配真的是容与, 那他们再发文声讨,那一声声“愚昧”“无知”,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吗?

骂容与愚昧无知?这位可是走在当前华夏思想领域, 最前沿的人物。

他当初的一篇《说张三》,首次明确的提出了“政治救国”的概念, 这概念所引发的救国骂战, 到现在都还未完全停息,报纸上时不时的就要就这个观点对骂一场。

而他所写的《保罗穿越记》, 里面流露出的许多观点和对时局的分析, 都极具前瞻性和大局观, 眼光之长远, 令许多泰斗宿儒都专门发过文章, 字里行间都是对这位文坛天骄的看好。

当下文坛的年轻一辈中, 没有一个敢和他争锋的人,这句话可不是随口说说而已。

一出世就引发了种种现象级影响的人物,这些报纸实在是不敢再轻举妄动。

而让这些报纸,之所以这么将信将疑、举棋不定的原因,却是因为燕京日报到现在也没什么动静。

这报社既没有站出来认领容与的身份,也没有发文否认这位不是容与,而是和周围的报社混为了一体般,安静得仿佛他们也在举棋不定。

就很让人摸不着头脑,说他们不知道容与的真实身份,谁信?

可是他们偏偏就是不表态,就是不给外界一个痛快。

这让其他报纸也跟着憋屈极了,没得到一个肯定的承认前,他们并不愿意就先自打嘴巴,转变立场,但没得到一个彻底的否定,他们也不敢再继续得罪人。

报纸上关于这件事的报道极少,文人中听说了这件事的人,却是另一种态度。

叫嚣得最厉害的是当日在法庭上,“不屑”和旧式女子说话的胡先生等人。

“这原配竟然还敢碰瓷容与先生?是这两家报纸哪里搞错了吧?”

“是极是极,以前也不是没有过先例,这报纸漂洋过海的,说不定就被什么人配错了照片。”

“以那群旧式女子的见识,怎么可能写得出这种精辟文章?”

就像是那天在法庭,被那群女人辩得体无完肤后,这群人回去反倒越发言辞激烈的批判旧式女子一样,此时见到这篇真相未明的报道,他们也是第一时间选择极力否定。

仿佛否定了千百遍,事情真相就会像在报纸上骂了千百遍旧式女子一般,谎话说了千遍自己也就信了,良心也就能得到安慰了。舆论报纸上诡异的沉默,燕京市民间却全是一片愤慨之声。

但不论如何,这场离婚案的第二次开庭,确实是比第一次更加的引人瞩目。

陈知意的心情倒是格外的平静,第一次开庭的无疾而终她早就有准备,而第二次开庭她身份曝光后,形势出现改变,也算是情理之中。

事实如此,谁手上掌握的力量更大,谁就更加有话语权。

只不过之前是那帮文人以舆论来压人,而现在,轮到她们占优势了。

胡西月倒是对此有着诸多感慨,“没想到形势会有这样的变化,如今那些报纸总算是消停了。”

她活了这么大的年纪,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只是真当这一幕变化,活生生的发生在她眼前的时候,胡西月心里还是颇为复杂。

有点辛酸,又有点高兴,原来他们之所以指着旧式女子的鼻子骂,不是因为那些莫须有的罪名,不过是因为她们最弱,最容易欺负罢了。

和她们两人的或平静或感慨不同,萧肃得知这个消息后,却是一片震惊。

报纸上没大张旗鼓的报道,他最近又忙,忙着带简容重新拜访文友,也有点借此来逃避回想离婚这件事的意思,因此都没空注意到周围的暗流涌动。

简容倒是春风得意,报纸上一面倒的骂陈知意,他师兄又一如既往的呵护照顾她,一片形势大好下,她连心理阴影都被治愈了不少,半点都想不起头上还悬着一把剑,陈知意还有一个叫容与的笔名。

两人一个逃避一个掩耳盗铃,看得其他人心里啧啧称奇,真等捅破这个消息,还是在一次沙龙上。

以前在知道这位萧大才子,受了包办婚姻的束缚,娶了一位不能沟通的旧式原配的时候,文学界的诸人大多都是为他感到惋惜,好好的一个大才子,居然就这么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婚姻生活不知道有多压抑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