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罐头

都邑的大学, 是文人最多,消息流通最快的地方,姚春刚把公告贴出去, 一天的时间不到, 都邑的人就都知道了。

大学和各个私学里的学生们, 全都支棱了起来,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钱不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扬名啊!而且还是美名。

既帮助了长宁郡的百姓,又能入姜蓁的眼, 得到她的奖赏, 这对以后想走仕途的人来说, 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秋月作为大学校长, 非常贴心的说道:“王上此次安排的悬赏, 对你们来说, 是把所学知识用到实处的一次锻炼。这段时间, 我会让老师少给你们安排课程,让你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

她这个做法, 不单是方便学生, 也是方便老师。学校里的老师们, 也跃跃欲试, 有好几个甚至还还想请假搞研究,所以秋月索性把大部分的课程都往后排。

“你们是大学学子,虽然年纪轻, 但学的都是精髓,比起外头的私学, 你们才是王上的嫡传, 可别最后让外人拔得了头筹。”

“校长放心, 学生肯定行。”

秋月满意的点头,放心的让学生和老师们自己折腾。

等回到自己办公的房间,秋月才小声的对自己的近侍吩咐道:“去买两框果子回府,然后再送一筐过来,我忙完了,也可以琢磨琢磨。”

姜蓁提出来的这个问题,秋月也好奇得很。

等近侍一走,秋月就坐在桌子上,提笔记录整理自己脑中的知识。

她博览群书,只用两分钟,就在纸上写下了以前书中出现过的保存食物的方法。

“用糖制作果脯?不行,糖太贵,而且还会破坏荔枝清甜的口感,这样的荔枝也就卖不上价了。用盐腌制,咸甜的味道?想想有点奇怪。果干?算了不合适……”

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秋月又挨个排除掉了。

“王上跟我一样,过目不忘,而且看过的典籍比我还多。我能想到的,她肯定也能想到。王上想要的,肯定不是现存的保存方式。”

这么想着,秋月就把目光看向了案桌上的理化生的课本,低头开始琢磨了起来。

等过了半个时辰,近侍带着一筐果子到近前,秋月才回过神来,把目光转向了那一筐水果。

“大人,如今坊市里只有枇杷和樱桃卖,价格还极贵。”近侍吐槽道:“今日坊市里的果子,全都大涨价。”

“悬赏既已经贴出来了,鲜果子的价格肯定会涨,能得王上嘉奖的机会可不多。”秋月想了想,又问道:“冰价涨了吗?”

“这个天气,还没有商人开窖卖冰。”近侍回道。

长宁就送给就姜蓁的荔枝,就是用冰块保存的,否则哪怕是快马,也跑不过荔枝那短暂的保质期。

“无人卖冰,那酒价呢?”秋月接着问道。

“酒价和往常一样。”

秋月嘟囔道:“估计过几天,酒价也该涨了。”

既然是做实验,哪有不消耗原材料的道理,果子涨价了,很快其他东西的价格也会跟着涨。

秋月琢磨了一番,已经明白了延长食物保质期的原理,只是还没找到处理的方法而已。

姜蓁出的这个题,既然是考验,秋月也没有去询问的想法,而是决定自己慢慢尝试。

不止秋月如此想法,都邑的其他读书人也是一样,开始热火朝天的折腾了起起来。

姜蓁在宫里,也接收到了大家的创意。

【用石灰储存果子,然后这果子还能吃吗?】

【荔枝酒是原本就有的法子,不算。用荔枝发酵成果酒,和把荔枝整颗泡进酒里,差别很大吗?】

姜国的酒本来就只有两种,一种是粮食酒,一种是果酒,粮食酒是不被朝廷提倡的,所以姜国的果酒盛行。

虽然姜蓁不准备给人家赏金,但依旧让秋月把这些方法记录了下来,准备发表到下一期的学报上面。

“不管是果干、果脯,还是果酒,只要当地的百姓能用上,就能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帮助。”姜蓁贴心的说道。

有些知识姜蓁会知道,是因为她看过很多书,而姜国的一些官员,可能就看过两本书,会识字,就能做官。

种出来的水果,卖不出去,吃不完的就烂在地里,那些官员完全想不到其他办法。

【终究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就算是号称学富五车的人,那知识量也浅薄的可怜。】

【竹简太笨重,运输起来太麻烦,大家读书少也是正常的。而且你们不要忽略了偏科这玩意儿的存在,好多官员都搞政治去了,谁在意民生啊。】

【阿蓁这个君王已经做得足够贴心了,教农官找致富的路子,还教他们产品的加工,就差把饭喂他们嘴里了。】

【水果罐头弄出来了,肉罐头什么,也可以弄出来了,下次红叶他们出海,就能带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