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新钱

经济战争, 自古就有,姜蓁以前就听说过‘买鹿制楚’和‘买狐降代’的故事。

管仲让人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让楚国百姓放弃耕种, 为了捕鹿而四处奔走, 他们自己却暗中收购楚国的粮食, 等到楚国无粮的时候,他就终止了活鹿和粮食的交易,致使楚国直接战败。

同样的招数,管仲还对代国用过, 只不过把买鹿换成了买狐皮, 代国的结果, 自然也是战败投降。

各国丞相被这暴跌的布价整得焦头烂额, 但却还是摸不清姜蓁的套路, 因为姜蓁完全就是反着来的, 她没在各国高价买布, 而是低价卖布。

“姜王搞这一出,图什么?难道她又想开战了?”郑王忍不住怀疑。

右相反驳, “不可能, 姜国不论是治水还是修路, 都要耗费大量的民夫, 短时间内,没有开战的可能。”

“既然不是开战,那她为何要去折腾布匹, 布价跌成这样,国内贵族和商贾全都哀声哉道。”郑王有些不满的说道。

“不管姜王打什么主意, 国内的粮食产量不能受影响。”右相提醒道:“咱们这段时间一定要好好督促国内官员, 紧盯粮食。”

郑王冷笑一声, “呵呵,就现在这个布匹的价格,怎么可能会有百姓不种地,反倒去织布的?他们又不是傻子。”

诸位大臣沉默了。姜蓁这波反向操作,确实把他们给整迷糊了。

古代的经济战争,其实就是粮食战争,一不小心就是大批的百姓饿死。

现在各国的人口本来就少,姜蓁做事也比较克制,这次布匹降价,针对的只有各国贵族。

不论是卖布,还是忽悠大家继续囤布,姜蓁都是精准狙击。

普通百姓家底薄,根本就囤不了货。家里织出来的布匹,八成都交税了,剩下一两匹布,正好可以给家里做身衣服穿,布匹价格对他们的影响不算太大。

只要土地的庄稼还是好好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就还能正常运行。

“你们这么多人,竟然都猜不透姜王的意图?”郑王看向诸位臣子,表情失望。

诸位大臣依旧沉默,不敢妄加揣测。

过了两秒,有一位曾经在大学里读过书的科举生,不确定的回答道:“姜王的志向,是让姜国百姓能够吃饱穿暖,老有所依,幼有所养。或许她降低布匹的价格,是为了让普通百姓能有衣服穿。”

其实他这么说也没错,这确实也是姜蓁的意图之一。发展科技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

可听到这样的话,郑王先是怔了两秒,然后嗤之以鼻的说道:“姜王能有这么好心?这话说出去谁信呀?”

阶级观念早就深入人心,别说郑王,诸位大臣也都不信。

看到自家大臣没一个靠得住的,郑王无奈,退一步说道:“先别管姜王有什么意图了。先讨论一下姜王此举对郑国有什么影响吧。”

对郑国的影响再显然不过,因为布价降得明明白白。

一位臣子大胆猜测道:“或许姜王想通过压低布价,让百姓不种桑麻,致使我郑国明年或者后年的布价升高,然后姜国再来卖高价的布匹?”

“最近都邑确实有这个论调,很多商贾也在趁机大批量购买布匹,以待明年。”

“大家别忘了,姜国如今正在推广棉花,今明两年棉花的收获肯定会上涨,或许姜王是想借机抬高棉布的价格?”

觉得朝堂上诸位大臣的猜测都不靠谱,曾经在大学里读过书的那位科举生,忍不住小声的嘟囔,“就不可能是真的为了天下百姓吗?”

姜蓁无论是开办科举,还是改革军功制度,都是为了给底层的百姓提供上升的通道,推广棉花、火炕还有海外的粮食种子,也是为了让百姓吃饱穿暖。

哪怕姜蓁没有重用他,但他在大学里待了一段时间,在课本和书籍里感受过姜蓁的想法之后,他就对姜蓁充满了深深的敬佩,觉得姜蓁是一个有理想和抱负的君王。

不说别人,反正他现在侍奉的郑王,是完全比不过姜蓁的。看着郑国朝廷吵翻天的样子,他甚至产生了辞官去姜国都邑做学问的想法。

郑国的朝堂吵了几天,最后还是下了个结论:今年多种桑麻,然后明年再观望布价,以不变应万变。

现阶段的情况就是,所有人都知道姜蓁这个操作有鬼,但由于这个鬼摸不着又看不见,所以他们都没办法采取措施。

【真好,明年也不缺原材料了。】

【有各国君王帮忙稳定市场,咱们也能放心卖布了。】

【布价便宜,庶民才能有正常的衣服穿,布匹降价这一遭早晚会有,后面不止布匹,粮价也得降。】

【到时候粮食产量增加,爱屯粮的贵族又得挨一刀。我可真替他们心疼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