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4页)

饶是早知祝子翎和容昭跟他的关系称不上好,还有胡氏这个拖后腿的,但祝瑞鸿还是没想到这两人会这么不给自己面子。

不管怎么样他都是祝子翎的亲爹,胡氏干的蠢事也不该算到他头上,祝子翎没理由对他这么轻慢。再说大启还是很重孝道的,对方这种态度未免出格了些。

祝瑞鸿觉得难以理解,然而厉王府的仆人却是再一次向他确定了刚才的话。

“祝大人来得不巧,王爷王妃另有要事,对您前来看望的好意心领,就不多留了。”

祝瑞鸿动作越发僵硬,脸色逐渐变得铁青:“……”

这是一点面子都没给他留啊!

他忍了又忍,终究没能保持住淡然温文的形象风度,沉着脸冷哼了一声,扔下一句“那本官告辞”便拂袖而去。

回到自己的住处后,祝瑞鸿依然难以气顺,之前胡氏几次三番在他耳边说的话不期然地又跳了出来。

这段时间里,胡氏一直试图让他跟娘家孝文伯府一样,也站上誉王的队。祝瑞鸿哪能看不出胡氏的打算,一开始还狠狠骂了对方几通。

然而胡氏说的却也没错。

誉王虽然近日有些受挫,但左相和蒋皇后在前朝后宫中都堪称一家独大,树大根深实力非凡。

祝瑞鸿最近因为胡氏的蠢事惹了皇帝的厌弃,眼看着短时间里出头无望。但若是能搭上誉王这艘大船,有左相助力,入阁之事兴许倒能另有转机和希望。

再者之前胡氏那事有晋王算计的手笔,两方已然结下了仇。晋王既然都把划到了誉王一派,若是他没有真的靠上誉王这座大山,恐怕反倒要再轻而易举地被晋王那边给针对了去。

因为失了永宣帝的宠信,祝瑞鸿想要再维持自己清正持中不站队的纯臣状态,就比之前要困难了很多。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些没有靠山的小官,想要在两方夺嫡势力中两边不站队,往往得到的反倒是两边共同的打压。祝瑞鸿虽然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但也已经不得不开始忧虑起来。

晋王已经在暗中针对他,而他若是坚持拒绝誉王递过来的橄榄枝,时间长了很可能会被誉王一方认为是不识抬举,也跟着打压他。相反,如果答应站上誉王的队,等到来日山陵崩,誉王若能成功上位,那从龙之功的收益就比两不掺和要大多了。

这些祝瑞鸿都知道,只是他还是不愿意轻易放弃多年经营的官场形象,仍寄希望于能东山再起,再重新获得永宣帝的看重,消弭之前的失误。毕竟干那蠢事的还是胡氏,祝瑞鸿作为被连累的一方,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在永宣帝心中得到挽回。

这个机会,祝瑞鸿就放在了祝子翎,准确的说是容昭的身上。

虽然誉王和晋王互相争锋,他没有靠山的话很难在其中独善其身。但作为稳稳捏着十几万大军的厉王的岳丈,只要这个儿婿有护着他的意思,那誉王和晋王也不可能随便打压得了他。

就是容昭对他态度平平,但只要有这个身份在,也算得上是一张护身符。若是容昭再能拉他一把,那比直接站队的风险就更要小多了。

祝瑞鸿打着这样的算盘,然而胡氏最不愿意的就是以后要看祝子翎的脸色,为此多番在祝瑞鸿跟前上眼药。

开始是说容昭不会重视祝子翎,以厉王的性子更不可能拉拔尚书府。

后来关于厉王宠爱厉王妃的传言愈演愈烈,甚至祝瑞鸿当朝听到容昭直接说出了祝子翎不会再娶别人,胡氏气闷之余就又变了说法。

眼看着祝瑞鸿为此表现得欣喜,还说了几句祝子翎的好话,要他们以后跟人打好关系,胡氏越发不满,不顾祝瑞鸿的训斥,讥讽他说祝子翎飞上枝头就忘了本,现在在厉王府过得好了,根本就不记得祝瑞鸿这个爹。

祝瑞鸿被胡氏这么泼冷水,自然很是不虞,将人训斥过后也没给人好脸色看。然而胡氏却是并未被他吓退,揣着对祝子翎的憎恨,即便在祝瑞鸿跟前没讨好,也还是见缝插针、几次三番地说这样的话。

说得多了,祝瑞鸿也没法再那么乐观,毕竟厉王府那边对他们祝府确实是肉眼可见的冷淡,几乎全无来往。除了容昭和祝子翎刚成婚的那几天,往后便仿佛没有这层关系似的。

祝瑞鸿本来对把祝子翎这个儿子嫁给厉王这样的煞星有那么一丝的心虚歉疚,但等知道祝子翎在厉王府过得还不错之后,这丝心虚就立刻消失了。

等再意识到祝子翎可能乐不思蜀,有了靠山就对他这个亲爹不管不顾,祝瑞鸿顿时开始不满起来。

这日端午观龙舟的庆典,虽然胡氏因着之前的丑事没有来,但祝瑞鸿自己还是止不住想到了这事上。

哪怕一同观礼,就隔了几桌的位置,祝子翎都跟没看见他这个亲爹一样,连个招呼都不打,实在是相当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