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3/5页)

因此虽然听了韦贵妃的话就沉着脸,永宣帝也只是脸色不佳,没有多说什么。

韦贵妃见次便也不着痕迹地换了个方向:“陛下今天身上感觉如何了?我才接到旸儿加急送回来的信,他听到京中一些消息,实在是担心坏了,急着想要回来看陛下呢。”

晋王眼下确实是急得不得了。他远去江南本就是为了给自己增添履历功勋,好为争夺储位增加筹码,哪知道他一离开就出了这么大的变故。

消息传到江南时京城里其实已经尘埃落定,晋王得知消息时简直天都塌了,如今他既错过了讨伐誉王谋逆,反而让容昭拔得了头筹,直接一下被永宣帝口头立了太子;连原本靠贪腐案立功的机会,也可以说让容昭给一并截了胡。

一事无成。

誉王这一下直接垮了台,但晋王同样也是出力不讨好,白费力气不说,连都原本储位有力争夺者的地位都失去了。如今还远在江南,想立刻赶回来都不行,只能眼睁睁地任由容昭一个人在京中逐步站稳脚跟、一天比一天坐稳太子之位。

韦贵妃自然也急得不行,可惜晋王这边原本在文臣中就没多少势力,如今情势特殊,誉王一派都受了牵连,朝中仰赖的就只有剩下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而这几个人如今看起来都站在了容昭这个“太子”一方。晋王这边一时群龙无首,也没法直接跟容昭对着干。

现在他们只能先想办法让晋王能尽快回京。

虽然容昭直接从誉王府和蒋家找到了线索证据,把调查贪腐案的风头都抢了过去,但明面上晋王去江南调查贪腐一事还没什么结果,自然没法随随便便就回来,只有靠永宣帝主动将人叫回来才行。

晋王太急着回来一看就是想要跟容昭争权,故而韦贵妃也不好做得太明显,这两天才开始给永宣帝暗示。

永宣帝本来没有立刻松口,但刚刚又被容昭呛了一回,于是这次沉默了一下就说道:“现下贪腐案有了新进展,确实也该让老大回来一趟。”

容昭的太子之位确实不好擅动,不过也该让他知道,他还只是太子,不是皇帝。真正掌控大权的还是他这个皇帝。

让晋王回京的话,正好可以和容昭互相制衡。

韦贵妃欣喜不已,从永宣帝那儿回去立刻就让人去给晋王传信。

第二天永宣帝召见容昭和几位阁老重臣,听完了这一天的例行政事汇报,见大臣们又夸了容昭好几回,蹙眉正准备说要把晋王叫回来的事,不料容昭先一步道:“因为容旭谋逆这桩意外,本王原定去西北的行程已经耽搁了不少时日。现下朝局差不多已经稳定下来,此行不好再拖,本王准备后日就动身北上。”

无论是永宣帝还是其他大臣,一下子都被容昭的话弄懵了。

自从誉王谋逆,容昭名义上已经成了太子之后,他们都已经默认对方不会再去西北亲自率兵打仗了。至少这次的行程肯定得取消。

容昭对战北狄确实无一败绩,而且他的武功也登峰造极,看起来在前线出事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抛开储君亲自去前线率兵的危险性不谈,现下容昭还没有获得正式的册封,正是需要进一步确立储君之位的关键时刻,谁会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城?!储位之争是多大的事,万一走后就发生变故、功亏一篑了怎么办?

但凡知道权衡利弊的人,这时候都不可能走。而在场的人无论谁都不会把容昭当成一个看不清形势的傻子。

偏偏容昭真的打算要走。

不等永宣帝反应,一位大臣率先匪夷所思地劝道:“皇上如今还需养病,不能过多劳心费神,殿下这时怎能离京?满朝事务要如何处理?”

永宣帝对于容昭此举,惊讶过后其实忍不住生出了一丝怀疑,甚至暗中揣测这是不是容昭的以退为进之举,闻言便紧盯着容昭,想看他什么反应。不料容昭并未借此推脱,或是将事情推给他来安他的心,而是直接说道:“把晋王叫回来就可以了。有诸位大人在,大事自然有皇上决定。至于一些平常事务,有晋王辅助就足够了。”

“这……”

众人一下子都没话说了,更是怎么也想不到,容昭竟然会主动把手里的权力送给晋王。就不怕晋王借此抢了太子之位吗?

要知道永宣帝现在的身体虽然比之前好了点,但能好到什么程度也难说。万一哪天突然出点毛病,而晋王在京城统领大权,容昭远在边关,那容昭这个太子的名头可就不是好处,而是催命符了。

容昭究竟是怎么想的?

永宣帝这会儿脑子里也正在盘旋这个问题。他没想到自己想要用来打压容昭的办法,反倒被容昭主动提了出来,几乎不敢相信,怔愣了好一会儿,才皱眉道:“把晋王叫回来代替你?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