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第3/5页)

至少就监国的效果来看,晋王比现在的太子容昭可是差得远了。

怀柔路线晋王不可能走通,至于来硬的,容昭也完全不担心。甚至可以说,容昭还是特意留了这个口子,希望晋王能动武夺位。

当初誉王谋逆时,容昭特意让投靠了晋王的禁卫军副统领柴世明领了一份大功,不仅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下对方好用,也是为日后晋王走誉王的旧路,武力逼宫创造条件。

因为救驾有功,柴世明已经升任了禁卫军统领。有此条件,当晋王发现用其他方法夺嫡已经难以实现时,直接动武逼宫夺取皇位看起来就反而会成为最简单、成功率也最高的选择。

哪怕夺位之后容昭很可能带着西北十几万大军打过来,总好过彻底无缘皇位。

但容昭如此设计,自然不是为了让晋王过一把皇帝的瘾,而是为了一次就彻底解决掉晋王这个隐患,免得日后还要时时应付晋王的作对。

事实上容昭还有霍玄照在京郊的两万兵马,足以将柴世明那几千禁军消灭,让晋王登位的希望直接破灭,不需要动用西北军。

到时候晋王和誉王一样成了逆臣贼子,连带他们在朝中的势力也能一并清剿干净,容昭这个太子之位便没有了任何威胁,完全能将一国之权彻底抓在手里,往后行事时也少了桎梏。

晋王不知道容昭其实盼着自己逼宫,他现在已经意识到了不行险着的话希望渺茫,自然也是想过直接动兵的。但晋王虽然性情冲动,却又有几分胆小,总觉得容昭若是带大军反了,又有正统的名号,他便是强行登基,在京城里恐怕也当不了多久的皇帝。

因而虽然愤懑,直接逼宫的选项还是被晋王排除了出去。

这个办法不成,那只有从另外一个方向上解决问题了——

幕僚们没能安慰到晋王,只能将话题转到他们一直在尝试推进的计划:“战场上毕竟有生死之险,无论厉王战功如何惊人,只要哪天回不来了,自然就对殿下构不成任何威胁了。”

晋王神色阴冷:“难道本王不知道这些?问题是要什么时候才能成事?!派去西北的人,到现在别说军营了,连老四宅子的门都摸不进去!”

容昭治军甚严,带出来的人还格外的忠心,他们早就派了人,想要找机会要了容昭的命,但到现在他们的人还是只能混进普通的兵卒里,根本没有办法混到那些高级将领身边去,更别提有机会刺杀容昭了。

晋王又发了一通脾气,幕僚们也没办法,只能小心劝诱,又纷纷提了一些建议,再加紧派人去西北渗透。军中效果不佳,就从其他方向入手。

必须要在容昭回京前找到机会!

“实在不行,或许可以找北狄合作。他们想必比我们更想要厉王的命。”有一个幕僚说道。

有人闻言沉默,也有人皱眉反驳:“怎能与狄人共谋?!若是泄露战场情报,到时候恐怕死的不止厉王,还得有不知多少大启将士陪葬。若是再丢城失地,让北狄耀武扬威,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什么千古罪人,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等到殿下登基朝纲稳固,自然要派人将北狄再打回去的。”提议的那人反驳道。

“杀了厉王便罢,现在西北军其他将领也不至于被北狄打得丢盔卸甲。但若是与北狄合作,这可是引狼入室!”

两方争吵起来,晋王过了一会儿才出声制止,却是眼神闪烁,跳过了这个话题,没有说到底要不要考虑与北狄合作。

“按先前说的,那些武将身边不好渗透,就找当地的文官。再不行当地的士绅豪族,或者给老四府上送菜送货的,都可以想办法。”

“不能让他有机会回京。”

晋王在密谋刺杀容昭,京城的百姓们在听说了大捷的消息后,则是引得说书人飞快换了故事,讲起了此次容昭如何大胜北狄,连带着之前容昭在边关的许多战事也都开始流行起来。

此次战事的具体情形百姓们并不清楚,说书先生自然是编造居多,倒是也勉强统一出一段神乎其神的大致情节来。倒是容昭之前打仗的事,因容昭本来就在祝子翎的建议下打算进行宣传,又碰上祝云程自告奋勇,要领着抚幼院的孩子们去推个小吃摊讲故事,便有相对真实的内容流出来。

抚幼院的孩子们都不安心白吃白喝,总想着自己赚钱,祝云程人小鬼大,就想到了弄个小吃摊的好法子,既能借美食城的方子,又能借容昭和祝子翎的招牌。要干的活不重,因是一群小孩儿开摊子,也更容易揽客。

他本就对容昭打胜仗的事情十分好奇,之前就缠着抚幼院的武师傅问了不少,本身又能说会道,见如今京城里关于容昭和祝子翎的故事极为风靡,又想到之前祝子翎想用这种办法宣传,就想了个在小吃摊旁边配着讲故事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