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4/7页)

相较北狄,晋王想要在冀州府安排人手、渗透到城中的显贵人家里,显然容易许多。北狄人样貌有异,西北百姓对之也一直十分警惕,若非有内应帮忙,二十多北狄刺客想要藏在城中绝非易事,更不用说找到能在祝子翎赴宴时近距离攻击挟持的机会。

容昭对于晋王会搞小动作并非完全没有戒备,但确实是没有料到对方竟然会与北狄搭上,而且不来针对他,却是针对起了祝子翎。

实际上晋王更想要针对的当然是容昭,但光凭他自己手下的力量做不成什么,必须借北狄作刀。而北狄却是并不愿意冲着容昭去的。他们现在的目标是救走于胡烈,而不是刺杀容昭。就那么一小撮刺客,攻击容昭未必能打过不说,以容昭的行事,即便被俘,恐怕也是不会受那个屈辱,同意拿于胡烈换自己被释放的。

还不如挟持祝子翎的成功率高。

晋王没法说服北狄首先针对容昭,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不过北狄挟持祝子翎,他们也想好了后续该怎么以此攻击容昭。

只要北狄挟持成功,无论容昭答不答应拿于胡烈交换,都已经是容昭作为镇守西北的主将的重大疏漏。

如果容昭换了,为了一介男妻放了北狄大王子,显然就是因私废公,因小失大。堂堂太子岂能为了儿女私情不顾国家社稷,容昭一旦放人,自然是不堪为储。

不仅如此,晋王手底下的人还想出了一个极为恶心的说辞,容昭若是将于胡烈放回去,到时候就说他很可能不仅是为了祝子翎,而是本身就想找机会将人放回去,祝子翎被挟持恐怕也是容昭自导自演。毕竟谁都知道容昭将西北守得如铁桶一般,怎么会突然放了几十个北狄刺客进城,还让他们有机会挟持祝子翎呢?

恐怕这些都是容昭谋划好的,只是为了把于胡烈放回去而找的借口罢了。要知道当年容昭的外祖,通敌联络的对象就是这大王子于胡烈,焉知容昭不是和其外祖一样,早就与这北狄大王子暗通曲款了?

说不定整个战事都跟靖国公当年一样是做戏一场,这样容昭既领了活捉北狄王子的大功,又把人给放回去让对方欠下了人情,岂不是就能两头占好处,欺上瞒下,好不痛快?

这番说辞明显是胡乱攀扯,况且晋王心里也明白靖国公多半是被冤枉的,但他还是让人精心准备,已经想好了到时候要怎么以此攻讦容昭和外祖一脉相承,勾结北狄假冒战功,不配太子之位。

毕竟按照之前的种种情形来看,容昭对祝子翎极为重视,想来是舍不得为一个于胡烈就看着祝子翎没命的。

当然,如果容昭一改之前的表现,就是不同意放人,那也不奇怪。本身容昭就是个残暴不仁的煞星,就算对祝子翎另眼相待,骨子里的冷血也未必会变。

如果是这样,晋王自然也准备了相应的话术。虽然不如自导自演、通敌来得严重,但如今百姓们很多都真心实意觉得祝子翎是福星降世,若是就这么折了自家的福星,着实显得容昭冷血无能,更无什么神佛庇佑。

抛开福星的说法,祝子翎弄的那些新奇之物对容昭也助力颇多,除掉祝子翎也算是废了容昭的臂膀,对于容昭现在如日中天的气势更是很大的打击。

也是因为有这些理由来对容昭发难,晋王才愿意背上和北狄合作的风险,想方设法地针对祝子翎。下毒和刺杀的办法还是他们提供给北狄的,但还记得小心谨慎地对北狄隐瞒了身份,直接相关的那两“兄妹”更是在事发之前就先一步逃得再无踪迹。若非容昭盛怒,直接将冀州府掀了个底朝天,恐怕还真找不到这幕后黑手的线索。

若非晋王和北狄都实在想不到祝子翎身怀异能,他们这一回的计划成功率恐怕不低。即便祝子翎被挟持了容昭也能找到机会将人及时救回来,这次也得是吃了个大亏。

在晋王的想法里,这次的行动应当是极为重要的,几乎是他将容昭拉下储位的最后一次机会,不成功便成仁。如此精心算计,成功的机会怎么看都不小。便是事情实在不成,也绝不能给容昭留下把柄。

然而如今不仅祝子翎没事,设下毒计的晋王和北狄也都被逮了个正着。

北狄要要求放人,怎么都要与容昭摊牌,故而多半做好了事情败露的准备。倒是远在京城的晋王,此时恐怕还在畅想将容昭□□下太子之位的情景,不知道自己的腌臜行迹已然要被人赃并获。

祝子翎听完容昭说了查出来的真相,惊讶之余忍不住夸赞道:“这么快就把事情都查清楚了,殿下好厉害!”

“就算我用异能,可能也没办法立刻查到那些人家里最近几个月出现的人身上。现在看来都没有我的用武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