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7页)

崔氏干咳几声,压下腹部翻涌,轻嗤一声,“咱们谢家本不必淌这趟浑水...”

许氏何尝不知,担心她又生口舌是非,连忙用眼神制止她。

崔氏心中发堵,默了片刻,换了一副语气,

“我听父兄说,太子被三皇子压制得极狠,这回陛下许了三皇子祭祀,怕是动了废太子的心思,可没想到,太子竟然绝地反击,看来不到最后一刻,鹿死谁手尚且难料。”

许氏脸色怔怔,“谁说不是。”

二人最担心的是谢钦参与其中连累整个谢家,若是选对了主君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错了呢,谢家必定倾覆,为何诸多京城世家持身中立,绝不参与党争,目的便是在战乱时能确保一族安宁。

谢家在京城屹立百年不倒,本来富贵无极,完全可作壁上观,可惜谢钦一意孤行,卷入朝争。

原先有多敬畏谢钦,现在就有多埋怨。

“说来说去,还是怪六叔祖母,若不是她,六叔祖怎么可能与太子结仇?咱们谢家也不必躲躲藏藏。”

不知哪房的小姑娘负气多了一句嘴,其母吓得连忙捂住了她,狠狠地将她往角落里一推。

沈瑶正行到天一阁外的石径,募的听到这句话,止了步。

她面露泫然。

是啊,若非她,谢钦着实可以明哲保身,无论是太子造反,还是三皇子当权,事成之后第一个要笼络的就是他。

谢家本可利于不败之地。

只是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沈瑶披着大红缎面轻羽皮袄,大步跨上天一阁的穿堂,霎时厅堂内外上百道视线聚在她身上。

谢家的成年男丁要么入朝,要么在外头防守,除了年幼的小少爷与负责看守天一阁的谢五爷,其余皆是女眷。

一张张鲜活的面孔盯着她,带着陌生和疏离。

二夫人站在堂屋门口飞快朝她招手,

“六弟妹,快些过来,外面如何了?”

二夫人方才去了老太太院子,延龄堂窗门紧闭,门口守着一婆子,只道老太太病重不许人探望,二夫人心中起疑,担心自己一干人等被谢钦抛弃,这会儿看到沈瑶,稍稍宽慰。

只要沈瑶在,便说明谢钦一定会保住谢府。

沈瑶径直从石径走了过来,踏上台阶朝三位嫂嫂行了礼,解释道,

“永定门至漕河一带战火四起,如果我没猜错,太子意图烧死三皇子一党,东宫当是反了。”

虽是猜到出了事,可真正从沈瑶口中得到确认,还是很令人唏嘘。

“除了天地坛,漕河以北可乱起来了?”京城官眷大多住在北城,这里也是皇城戍卫的重地。

“城中目前还算平静。”

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悄悄从乳母身后探出半个头,指着沈瑶骂惹祸精。

二夫人脸色一变,“混账东西,都是一家人,哪里分彼此。”

着嬷嬷将那不懂事的孩子带下去。

沈瑶没当回事。

大夫人又问,“宫中如何?”

如果真是太子起事,意味着东宫一党是安全的,宁家有庶女嫁给太子为侧妃,宁家早被当做东宫的人,长房与宁家结了亲,大老爷又从不参与朝争,无论哪方当政,长房一脉该能保全。

大夫人比起二夫人要镇定不少。

沈瑶深深看了她一眼,

“宫门紧闭,暂时还没消息出来。”

大夫人沉吟不语。

恰在这时,天一阁外的传来小厮大喊,

“不好了,有贼人火攻谢府。”

这声落,外头响起尖锐的厮杀声,紧接着火光四起,隐约有冒烟的火球往谢府方向窜来,不消片刻,那轰隆隆的响声又被压制下去,漫天的黄烟朝后院滚滚而来,如同黑云压城。

天一阁内顿时一乱,孩子们大哭,妇人们嚷嚷,就连崔氏也吓得躲在陪房嬷嬷怀里。

少顷,那小厮奔了进来,大夫人和二夫人纷纷拿住他问,

“来了多少人,府上可撑得住?”

那小厮满脸脏污,神色惧骇,一口气堵在嗓眼一时半会竟然出不了声,好不容易喘上一口气,连忙倒豆子似的道来。

“来人多少不知,却是个个凶猛,咱们六爷在外围布了人手,暂时拦住对方,没让人进咱们巷子来,不过小的耳尖,躲在门房往外头听了半晌,隐约听见对方放话,说是...”目光闪烁落在沈瑶身上,晦涩不敢言。

大夫人眉心一皱,喝道,“说什么?”

小厮将腰弯的很低,“只要谢家交出六夫人,可饶谢家不死。”

这话一出,院子里倏忽静了下来。

原先埋怨的目光霎时变得锐利,甚至还有几分咄咄逼人。

大夫人看了一眼小厮,微微勾了唇。

二夫人哽了一息,皱着眉挥退那小厮,

“再探,若是胡言乱语的话莫再捎来。”

二夫人和大夫人交换了一个眼神,默不作声,二夫人望了望暗沉的天色,再次催促大家入地窖避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