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三更】

这半年来的每次往返, 严峰都在细问律恒去泽城一路上遇到种种。

车队的车辆与人员配置,路上遭遇的困难与难点, 以及路况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这样根据他的讲述, 一点点的把环境建模搭建起来。

再根据这一套系统分析,给他们组装最合适的战车与出行装备。

前期准备完毕,等待积雪变浅的这段时间,后续准备就转移到了律恒与闻柏舟身上。

四个人出行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至少得有两辆战车满载的人手。而闻柏舟也不能这么一无所知的前往泽城。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 三十年后的泽城肯定也与目前的泽城很不相同。但在功能区的划分上, 它不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

所以闻柏舟一回到小别墅, 就被严峰安排去了泽城。

飞机一落地, 蒋政就接到了他。

“舟舟, 好久不见了。”他笑眯眯地让闻柏舟上了车后座, 仔细地观察了他几眼, 才又说, “瘦了不少。”

“我这是精瘦。”闻柏舟笑了笑, “您怎么那么快就回泽城来了?”

“你的事情移交给严峰了,我就得回来上班啊。”蒋政和蔼地问他, “和你严伯伯磨合得还好吧?他这人有些轴, 有时候说话可能不太好听,你别搭理他。”

“您别担心, 我们相处得还不错。”闻柏舟看了看窗外, “我们现在去哪里?”

“先带你把整个泽城走一圈。”蒋政说,“你需要熟悉泽城。”

要在短时间里熟悉一个超级大都市,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闻柏舟又是坐车又是双脚行走, 在泽城的各个地铁站与主干道上来来回回的跑了小半个月, 拍了无数张照片后,才转向了新的目的地——

泽城造船厂。

作为目前龙夏最大的造船厂之一, 泽城造船厂占地足有四百万平米。整个船场分为四个地面主厂区与一个海洋基地。

闻柏舟进入第一厂区的第一反应,却并不是巨大。而是觉得空旷。

偌大的厂区内,站在门口,好像除了厂房外,就再看不见别的任何东西。而连厂房都距离大门很远,它们看起来小小的一点,感受不到丝毫特殊之处。

直到深入厂区,那些精细的工业造物才展现出自己的巨大。

这次陪同人员多了造船厂的现任董事长。一行人花了一天的时间,把第一厂区走了一遍。

走到港口处,董事长介绍道:“您看这里,是我们的泊船区。这一片都是填海造岛弄出来的。您看对面,那儿也是我们的厂区,是第二厂区。”

隔着湛蓝的大海,阳光之下对面的第二厂区清晰可见。人造的港口处,有两艘大型舰艇停留,隐约间似乎还能看见工人的身影。

而在这两个人造港口的夹角处,则是集团下的船务工程公司。

看着这个地形,闻柏舟隐隐有些明白泽城船市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地面了。

“造船厂现在是有两万多员工对吗?”他问董事长。

董事长笑着点头道:“对,我们有25800名员工,厂区内也有自己的医院、超市和生活社区。”

闻柏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谢谢您。”

这个大型厂区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可容纳人数也远比两万五千更多。他们只需要把造船厂重修出来,就已经足够生活。

回去之后,他比照着自己拍的照片和网络地图,又自己手绘了一套详细地图加强记忆。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才离开了泽城。

这一次再回2099,外面的积雪又消融了不少。气温正在快速的回升,而随着气温一起越变越好的,还有特殊种植区里的油菜。

绿油油的油菜田里,已经冒出了星星点点的黄色。

对此最高兴的就是养殖区里的工作人员。油菜长得好,他们的自制饲料就有了更多的原材料。

战车回去时,恰好就遇上养殖区的工作人员来割菜叶。

闻柏舟隔窗看了几眼,没有下车找人说话。他要尽快的找到杨旗,和他说自己的想法。

杨旗也不在病房里。

快要进入常规天气,地堡的生活节奏即将变快。他需要对接峄城内外的许多地堡,敲定这一个季节里,需要交换运输的物资。

他穿着厚外套在办公室里,一手电话一手笔,几乎没有个停歇的时候。

闻柏舟他们抵达时,他正在与不知道那个地堡通话,见他们来了,就比了个手指让他们坐下:“今年增大发电量当然没有问题。但那么多电力,你们想怎么用?”

“种植灯组当然可以支援,你们也可以给我们一批零件。”杨旗说着,咳嗽了两声,才又哑着嗓子道,“但是甘蔗不好种,浪费电这是玩笑话,可你要弄不好,对水的浪费可是实打实的。”

对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杨旗长叹口气,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没那么多水可以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