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谁可统兵数十万(第3/3页)

朱厚照看了李东阳一眼,李东阳这摆明了是在和稀泥,目光则是投向了杨廷和几人。

杨廷和上前一步道:“陛下,老臣以为首辅大人所言甚是,不过臣以为眼下最重要的却是鞑靼十万大军入寇要如何应对。”

朱厚照闻言精神为之一振,看着杨廷和道:“杨卿所言甚是,为今之计不是追究李卿的责任,而是如何才能够打退鞑靼人的入侵。”

杨廷和神色凝重的道:“达延汗乃是鞑靼人之中数十年难得一见的雄主,此番打着为壶里部、黑河部报仇的旗号引兵南下。虽事出有因,可是终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站在那里的王阳明听了杨廷和的话不禁眉头一挑,淡淡的瞥了杨廷和一眼。

一般人可能只认为杨廷和这话是关心鞑靼人入寇,可是王阳明却是听出了杨廷和话语之中暗指此番鞑靼人入寇,李桓要负首要责任的意思,这是在给李桓上眼药啊。

果不其然,朱厚照闻言皱了皱眉头。

当然朱厚照皱眉并非是听了杨廷和的话对李桓心生不满,而是因为杨廷和将鞑靼人南下引到李桓身上来。

不过朱厚照也只是皱了皱眉头而已,并没有说什么,鞑靼人入寇虽是因李桓屠戮壶里部、黑河部而起,但是这也只是表象而已,就算是没有李桓的事,鞑靼人难道就会同大明和平相处吗?

此番安化王造反,鞑靼人但凡是得到消息,必然会趁机南下,有没有李桓的事都一样。

杨廷和神色郑重的看了一众文武一眼道:“诸位,前线的形势如今已经很明显,幸得威武大将军李桓快刀扎乱麻平定了安化王叛乱,不至让安化王与鞑靼人勾连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危害。但是十万鞑靼精骑却也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若是不能够将之打退,不单单是三边之地,恐怕到时候将重演英宗之时,瓦剌杀入京畿之事啊。”

不少人闻言不由面色一变,土木堡之变,瓦剌生擒英宗,大军杀入京畿之地,甚至攻打京城,此事过去才不过数十年,甚至一些老臣提及当年之事还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所以说这会儿听杨廷和那么说,一时之间大朝会之上,气氛变得凝重了许多。

就是朱厚照也忍不住看向杨廷和道:“杨卿家,依你之见,我大明当如何应对此等局面?”

杨廷和缓缓道:“陛下,老臣知晓大将军李桓调集四川、河南、山西等地兵马,再加上陕西、甘肃、宁夏三边之地兵马,足足有二三十万之巨。几乎汇聚了我大明近半的精华。老臣只问一句,大将军李桓可有统帅数十万之能?”

众人齐齐面色一变,就算是朱厚照也一样神色无比凝重。

历来能够统帅数十万大军着,皆可以称得上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帅才,这样的人物说实话,一个朝代能够出那么三两个便已经是老天庇佑了。

李桓能统帅数十万大军吗?

说实话,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认为李桓有此能力。

恐怕就是李桓自己也不敢说自己有那样的能力,或许挡下凭借着李桓的见识、能力,统帅个一两万兵马没有什么问题,真要说统帅更多,如臂指使,不在军中历练个几年十几年,李桓也不敢说自己有那样的能力。

甚至就算是在军中历练一段时日,李桓也不敢保证自己就有那样的天分。

将一众人的神色反应看在眼中,杨廷和向着朱厚照躬身一礼道:“不是老臣怀疑大将军的能力,实在是此一战,大明输不得啊,臣请陛下慎重考虑,我大明数十万大军的主帅,大将军他可胜任否,若是不能,又该选派谁人执掌数十万大军。”

一时之间,满朝文武皆是一脸凝重,是啊,杨廷和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事关数十万大军,李桓他真的能够胜任三军主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