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李桓疯狂的想法(第2/3页)

都是扎根京城上百年的勋贵世家了,哪怕是手中没了什么权利,可是这京城之中一点风吹草动却也瞒不过他们这些人。

要是连文官集团的小动作都察觉不到的话那才是怪事呢。

都不用派人去打探,陈继祖、李玺他们都能够猜到文官集团接下来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针对他们勋贵集团。

实在是这一次的大捷太过惊艳了,单单是这一场大捷,至少能够催生出十几位勋贵出来,天子要是不拿出十几个爵位来犒赏有功将士的话,只怕三军将士都要为之心寒。

大明承平多年,这么多年来新增的勋贵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没有新鲜血液的加入,再加上勋贵集团被文官集团长期以来连番打压以及勋贵集团自己不争气,自然而然也就在朝堂之上彻底的丧失了话语权。

说到底话语权就是手中所掌控的权柄的一种体现。

开国之初,文官集团与勋贵集团相互制衡,文官治政,勋贵掌兵,这种文武制衡绵延数十年,直到土木堡一役,勋贵精华一朝丧尽,加之文官集团之中又出了一个于谦于少保这样一个人物,一下子将兵权从五军都督府手中夺走,自此五军都督府几乎成了一个摆设,再无实权可言。

其实归根究底就是勋贵之中掌握实权的人没了,自然而然也就在同文官集团的争斗当中落在下风,被打压也就不稀奇。

数十年来,勋贵在朝堂之上差不多已经成了摆设一样的存在,旁观着文官集团同阉党相争,从主角沦为背景板一般的配角,要说这些勋贵们心中甘愿的话,恐怕说出去都没有人会信。

但凡是有机会,勋贵集团绝对想要走上前台,而不是只如同摆设一般。只可惜在文官集团的严防死守之下,没有奇迹的话,勋贵集团想要再次执掌权柄完全就是一种奢望。

然而这一次的大捷却是让一种勋贵看到了希望。

陈继祖深吸一口气,郑重无比的看着朱辅还有张仑几人道:“国公,你就说吧,这次要大家怎么做,那么多年了,这次是我们这些勋贵走上前台唯一的一次机会,无论如何,这次我们都不能放弃。”

李玺点头道:“对,错过了这次机会,只怕以后将再无机会了。”

其余众人也是齐齐表态。

朱辅同张仑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振奋之色。

只听得张仑大笑眼中满是坚定之色道:“既然如此,那么这次我等便同心协力,便与这些文官争上一争。”

陕西延安府

大战十几日之后,数十万大军汇聚于延安府。

延安府府城,一座偌大的府邸之中,正是大军主帅王阳明的暂时落脚之地。

数十万大军行军调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班师之时,面对一众骄兵悍将,但凡是身为主帅有那么一丝镇不住大军的话,必然会出现士卒扰民的现象。

此时王阳明一身青衫常服坐在那里,手中捧着一卷典籍,尽显一代圣贤风范。

一阵脚步声传来,王阳明抬头看去,当看到来人的时候,王阳明不由的眼睛一亮,手中书册放下,起身道:“大将军,可是京师有消息了?若是在没有陛下的旨意的话,王某怕是就要开始遣返大军返回各自驻地等候朝廷封赏了。”

李桓同样是一身常服,英气勃发,龙行虎步,举手抬足之间尽显不凡。

闻听王阳明之言,李桓嘴角露出几分笑意,伸手自袖口之中抽出一份明黄色的卷轴递给王阳明。

王阳明目光一扫,只看到那明黄色卷轴之上有龙纹,顿时眼睛一亮,深吸一口气,双手恭敬额结果那卷轴,看了李桓一眼低声道:“大将军你当真请得了陛下圣旨?”

李桓一屁股坐了下来,看王阳明那一副惊讶的模样,轻笑道:“锦衣卫八百里加急,马不停蹄刚刚送来的,是不是陛下的密旨,大都督一看便知。”

只看李桓的神色反应,王阳明便已经确信手中的卷轴十之八九便是天子的圣旨,虽然说他早就知道李桓深得天子信任,可是想到李桓先前与他所商议之事,王阳明也不敢保证天子真的会同意李桓的请求。

其实就在大败鞑靼,一部分明军扫荡了那些鞑靼残敌之后,正常来说,身为主帅的王阳明应该坐等朝廷的旨意,遣散大军,命各路奉诏而来的大军各自回返,然后带领有功之将士班师回朝才是。

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就在大捷传于京师没有几日,内阁便已经下令王阳明遣返各路兵马,点选其中一部分有功将士入京。

毕竟即便是论功行赏,其实真正有资格入京的也只是极少数一部分将士罢了,对于大多数的将士来说,只有他们在各自回到各自的驻地之后,朝廷的封赏才会姗姗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