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权利之争(第3/3页)

而中旨很明显就是天子的意志的一种体现,不经朝廷文管系统流转,所以说朝廷往往都不认可中旨的法律效用。

中旨与圣旨很明显就是皇权与百官之权的各自体现。

朱厚照下达中旨给李桓,命其抽调精锐进入京营,在百官看来,因为李桓所奉乃是中旨,不具备法律效用,但是也因为中旨代表天子的意志,要说李桓谋逆,还真无法堵住悠悠众口。

毕竟在天下百姓眼中,天子金口玉言,便是圣旨,百姓们可不像官场中人一样清楚什么叫做圣旨,什么叫做中旨。

首辅李东阳轻咳一声,向着天子道:“陛下,此等大事为何不与臣等商议,军国大事又岂是儿戏,陛下莫不是不信任我等内阁诸臣,若然如此,臣等惶恐,请陛下允准老臣告老还乡……”

不单单是李东阳,这会儿杨廷和、王鏊、刘宇也齐齐站了出来向着天子请辞。

内阁显然是被刺激到了,虽然说只是一道中旨,可是其中意义却是不同。

他们可以不去追究这一道中旨,但是却不能无视或者纵容天子下达这般关系国之大事的中旨。

若是内阁对此不作丝毫反应的话,必然会助长天子的威势,到时候天子动辄撇开内阁下达旨意,那么内阁的存在岂不是毫无意义。

哪怕是得罪天子,这会儿身为内阁阁臣,他们也必须要站出来,旗帜鲜明的表明自身的不满。

这可是直接关系到皇权与内阁权利的争夺,正所谓此消彼长,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内阁好不容易从皇权之上分走了大半的权利,这要是从他们这一任内阁手上丢掉的话,只怕他们要一个个的为后人所咒骂了。

六科、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内阁诸位阁臣,此时全都站了出来,关注点已经不再是李桓谋逆不谋逆了,而是天子未经朝堂商议,背着他们下达这么一道重要的旨意所潜在的威胁了。

如果说天子只是对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下达中旨的话,那么他们可以当做看不到,保持君臣相和的局面,但是如那般重要的旨意却是不容忽视,可一不可再,若是他们没有激烈的反应,谁知道下次天子会背着他们下达什么样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