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势已成(第3/3页)

李桓闻言眼眸之中闪过一道寒光道:“谁若然有意见就让他来同臣说。”

说着李桓看着朱厚照道:“陛下,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一支精锐足可抵得上昔日京营十万老弱病残,若然朝廷削减粮饷的话,只怕会伤及将士之心啊。”

朱厚照冲着李桓点头道:“李卿尽管放心便是,朕会支持卿家的,便是砸锅卖铁,朕也不会短缺了将士们的粮饷。”

正说话之间,浩浩荡荡,煞气冲天的大军已然是赶到了近前,为首的一道身影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之下飞快的翻身下马,大步流星的向着天子銮驾所在行来。

一时之间一道道的目光落在了这些人的身影之上,为首的自然就是昔日的内阁阁老,如今的总督三军凯旋而归的大都督王阳明。

王阳明一身甲胄在身,却是尽显儒雅之态,看在众人眼中,这就是一位挥斥方遒的无敌统帅。

行至天子近前,王阳明当即向着天子恭敬拜下道:“臣王阳明,拜见陛下,愿吾皇千秋鼎盛,大明江山万世永存。”

不等王阳明拜下,朱厚照便下了銮驾,一步迈出伸手将王阳明给扶住,脸上洋溢着无尽的欣喜之色扶着王阳明的手臂道:“卿家快快起身,爱卿一战大败鞑靼,歼敌十余万,实为我大明数十年来前所未有之大胜,卿等功莫大焉,功莫大焉啊。”

说着朱厚照目光落在跟随王阳明一起拜下的一众凯旋而归的将领身上。

这些将领一身甲胄,齐刷刷的拜倒一片,放眼望去,几乎大半都是当初随李桓一起出京的勋贵子弟。

可以说这些人是这一代勋贵之中最后的精华所在了,经此一战,这些勋贵子弟可以说是彻底的成长了起来,大多都凭借着所立下的军功成为了军中中高层的将领。

正因为如此,就在天子身后,百官行列当中,武勋集团以及文官集团看向这些将领的时候眼光有着明显的不同。

武勋集团看着这些自家子弟,许多人仿佛是脱胎换骨了一般,甚至其中就有他们各家的子弟,这些勋贵别提多么的欢喜了。

要知道他们之中不少人家族爵位传承上百年,已经是剩下了一个空壳子,空有富贵,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利可言,完全就是富贵闲人。

勋贵若然手中没有兵马之权的话,其实就是个摆设,就连不少不入流的文官都敢无视他们。

可是当勋贵执掌的兵马大权的时候,那可就截然不同了,至少他们有了同文官集团对抗的底气以及资历。

所以说这些勋贵看着自家子弟处在得胜而归的将领行列当中,心中自是万分的欢喜。

但是勋贵这边欢喜,文官集团这边却是一个个的面色阴沉,尤其是看着那些出身勋贵之家的青年将领们,眼中除了忌惮还是忌惮。

可以预见,原本在朝中乃至军中都是根基浅薄的李桓,借着这一次大胜之机,以这些勋贵之家出身的青年将领为爪牙,势力成功的扎根于大明军中,便是他们都不得不承认,李桓如今已然是大势已成。

要知道先前就算是李桓奉旨整顿京营,文官集团也只是心中担心罢了,却也没有想过李桓能够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在军中培植势力。

毕竟李桓的出身注定他底蕴浅薄,不可能在军中遍植势力,可是谁曾想随着天子赐婚,李桓一下子便同勋贵集团有了关系,成功的拉拢了一大批勋贵势力。

而安化王叛乱,鞑靼入寇,一战之下,李桓携勋贵子弟统军大胜而归,以超乎无数人想象的速度将自己的势力融入了军中。

可以想象如今李桓在大明军中的地位绝对是一时无两,只怕就是有着大功加身的大都督王阳明都要逊色李桓一筹。

朱厚照目光扫过那些将领,眼中满是欣喜之色,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众卿家免礼平身,卿等为国征伐,皆是有功之臣,朕必重重有赏。”

“臣等拜谢陛下,愿为陛下效死,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