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骇人听闻(第2/3页)

倒是李桓听了王源所报出的数据,丝毫没有惊讶之色。

隐藏人口以及田地在任何时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这一点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天子都能够通过历代朝廷所统计的民间田亩人口数据进行对比。

人口方面倒还好一些,至少历年来所统计的人口一直都保持着一个平稳的增长速度,哪怕是这增长速度一看就不正常,明显是被隐藏了相当一部分新增的人口。但是至少人口数据上面被下面的人弄虚作假的还没有那么夸张,还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但是在官方所统计上来的田地的田亩数量正常而言即便是不会大幅度的增长,也不应该会下降才对。

毕竟只要不是开疆拓土,那么天下间的田亩数量便是一个恒定的数值,哪怕是有开荒而来的新田地,那个数据也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然而令人感到惊讶而又难以置信的却是,自开国之初到如今,短短百年左右的时间,朝廷所统计而来的田亩数量足足减少了上亿亩之多。

要知道这还是有新开荒出来的田地增量在其中,按照李桓所查阅出来的数据估算,大明每年新开拓出来的土地差不多在二三百万亩之多,那么百年时间,正常情况下,大明账面上的田亩至少要增加个两亿亩左右。

只可惜朝廷统计出来的数据非但是没有增加,反倒是较之开国之初莫名的下降了上亿之多。

单单是这么一算,那便意味着民间至少有两三亿亩的田地就那么莫名其妙的在账面上消失了。

这些消失了的田亩很明显就是被地方上的豪强、士绅、勋贵、皇族、官员等悄无声息的吞并并且瞒报了。

就好比这玉田县,一次清查,愣是让玉田县官面上的田亩数据暴涨一杯,这要是放眼整个大明的话,可以想象大明如今在人口,田亩方面的瞒报情况到底有多么的惊人。

翻看着被王源奉上来的记录了清查数据的账簿,李桓微微点了点头,颇为满意的看了王源一眼道:“却是有劳王大人了。”

王源闻言连道不敢。

京城

乾清宫,小朝会之上,一名御史正一脸痛心疾首的模样向着天子痛陈厉害,弹劾李桓纵容锦衣卫在玉田县屠戮无辜百姓之事。

毕竟玉田县距离京城并不是太远,再加上李桓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人给盯着。

哪怕是一开始不知道李桓带人去往玉田县巡查,可是李桓的行踪显然不可能隐瞒太久,自然而然的玉田县所发生的事情也就被人所察觉并且第一时间传到了京城。

一时之间一众御史、科道言官纷纷跳了出来谈何李桓。

对于这般情形,身为天子的朱厚照早已经习惯了,所以说在那御史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一番弹劾之后,朱厚照只是淡淡的摆了摆手,非但是没有接那御史的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王阳明道:“王阁老,如今朝廷推行税赋改革,一切可还顺利否?”

做为力挺李桓还有王阳明进行税赋改革的天子,朱厚照自然是无比关注税赋改革的情况。

深吸一口气,王阳明上前一步脸上带着几分迟疑以及惭愧之色冲着天子道:“回陛下,臣等无能,以至于税赋改革进展缓慢,还请陛下责罚。”

对于王阳明的答复,朱厚照心中虽然说有些失望,但是这一切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如果说税赋改革真的是一帆风顺,没有一点阻挠和坎坷的话,那么朱厚照才会觉得奇怪呢。

眼下这般的情形才是最正常的情况,历来变法都没有那么简单的,甚至还会有流血事件爆发。

就像方才那位御史弹劾李桓纵容锦衣卫在玉田县屠戮百姓的事情,其中详细的内情其实在事情发生之后,李桓便已经通过锦衣卫的渠道将之详细奏于天子。

对于这件事情朱厚照自然是知晓的一清二楚,对于李桓在玉田县大开杀戒之事,朱厚照只觉得李桓做的丝毫没有问题,别说是李桓了,换做是他,怕也会如李桓一般。

眼中带着温和之色,朱厚照看着王阳明轻笑道:“王卿家不必自责,税赋变革本就非是易事,有困难也是理所当然,不过但有困难,只管告知于朕,只要朕能够做的,朕一定会鼎力支持。”

王阳明一脸感激之色向着天子道:“臣多谢陛下,定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望。”

说着王阳明脸上露出几分期冀之色道:“此番冠军侯亲自带人巡查地方,定然能够掌握许多改革之中出现的问题,待冠军侯归来,臣同冠军侯相商,定然能够商量出一个更加行之有效的推行改革之法。”

看王阳明那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朱厚照笑道:“好,朕便等着卿家的好消息。”

君臣奏对,只是一旁站着的不少文武重臣的眼眸之中却是闪过一丝不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