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征倭,银山(第2/3页)

即便是到了百年之后国力大幅度衰弱的大明依然是大败举国之力侵入朝鲜的倭国,可以说当时的倭国绝对是处在其实力巅峰期,毕竟经过百年动乱,倭国完成一统,随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都是生死至今杀出来的精锐。

这种情况下尚且被大明将之大败,可想而知以大明如今的实力,再加上已然陷入了动乱之中的倭国,李桓实在是想不出这种情况之下的倭国在面临大明的征伐之时到底能有几分反抗之力。

从四月出兵,到四月中旬,大军便已经势如破竹一般的登陆倭国国土。

直到这个时候,倭国尚且没有反应过来,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做为天朝上国的大明会突然之间发兵。

要知道自古以来,除了蒙元数次派遣大军征伐倭国之外,倭国就没有遭受过外来的侵扰。

而大明自立国之初也没有派兵登陆过倭国,在倭国人的印象当中,做为天朝上国的大明绝对不会对他们如何。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大明的大军势如破竹的杀入倭国的时候,许多盘踞于地方之上,正忙着同对手征战的地方大名一个个的都懵了。

不少地方大名回神过来之后下意识的想要反抗,然而他们平日里仗之盘踞一方的兵马在大明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毕竟对于许多大名来说,占据一县之地便已经是实力堪称不弱了,但是对于这样在倭国国内堪称强势的大名来说,手下能够有千儿八百的武士便已经是不错了。

可以说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名之间的争斗而言,说是一场战争,但是其规模估摸着也就同大明两个大型村镇之间的械斗的规模相当。

可以想象这样的地方大名就算是有那个胆量对抗大明,又有几分实力呢,完全就是以卵击石,面对大明的大军,瞬间便化作了齑粉。

按照李桓的安排,十万精锐大军分作几部,宛若几支利剑一般一路横扫,其进展之顺利,进军速度之快便是李桓都感到惊讶。

毕竟在李桓看来,面对大明的兵马,倭国人至少也要进行一番激烈的抵抗,多少也要让大明付出点代价,结果却是出乎李桓的预料。

实在是一切太过顺利了,不过李桓稍稍思量一番也大致能够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毕竟他选择攻打倭国的时间太好了,这一时期正是倭国战国时代的中前期,可以说整个倭国到处都是一片混乱,无论是幕府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力还是各个地方上的大名相互之间的混乱,都让倭国处在一种分崩离析的状态。

如果说是丰臣秀吉一统倭国,大明派遣大军登陆倭国的话,那个时候倭国上下一体,还真的没有这么轻松。

石见国

此时的李桓将征伐倭国之事交给了手下一众将领,毕竟以倭国如今的局面,面对大明十万精锐之师那是真的翻不起什么风浪。

这种情况下,李桓干脆就将权利下放给一众手下将领,也算是给手下将领建功立业的机会。

不过李桓却是率领着一只船队来到了不久之前便已经被攻下的石见国。

石见国臣服于大内义兴的大内家,只不过如今这石见国却是已经为大明所占据,而在其国内的那一座石见银山自然是落入到了大明手中。

石见银山绝对是整个东亚范围内堪称最大的一座银山了,要知道倭国鼎盛时期产银之多几乎占据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出自石见银山。

只是一座石见银山,年产白银便足足有百万两之多,可见其矿藏之富裕程度。

当李桓进入矿场的时候便见大量被俘虏的倭国青壮、武士等在大明士卒的看管之下在矿场之上忙碌的开采矿藏。

做为管事的陈仓引领着李桓进入一处作坊之中,就见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被提纯出来的银块。

陈仓带着几分兴奋向着李桓道:“国公爷,这石见银山简直就是一座银山啊,下官接掌此处也不过半月时间,恢复矿山的采矿提炼也不过数日,然而每日所得银足足有千两之多。”

李桓眉头一挑,日出白银千两,那么一年便是四十万两左右,距离石见银山年产百万两的产出相比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看了陈仓一眼,李桓道:“好好做事,朝廷不会亏待了尔等的。”

说着李桓又道:“本公会下令将俘获的倭人送来此处,陈管事你到时候可一定要将产量提上去,若是能够年产百万的话,本公必然会替你向朝廷作保,许你一七品官职。”

别看陈仓做为此地管事,但是其身上也不过是从八品的品阶罢了,如果说真的能够成为七品官员的话,对陈仓而言,那绝对是莫大的奖励了。

果不其然,陈仓带着几分兴奋道:“国公尽管放心,只要有充足的人力,下官可以保证,若是做不到年产百万两的话,下官愿以死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