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万国来朝(第2/3页)

虽然说李桓年不过三旬,再活个几十年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只要一日无后,那便代表着秦国公府无有传承。

而今李桓一下子有了两个儿子,这便意味着秦国公府的荣耀有了传承,未来即便是李桓出了什么意外,秦国公府也有继承者,可以说随着李桓有了子嗣,秦国公府的荣耀权柄才算是彻底的稳固了下来。

不到半日时间,一众勋贵乃至朝中不少官员便纷纷登门道贺,使得李府门前门庭若市。

一辆马车缓缓停下,一身常服的丘聚连忙上前掀开帘子,就见一道身影自马车当中走出,不是当今天子又是何人。

跟在天子身旁的则是一名孩童,孩童年岁不大,却是同朱厚照有着几分相似,正是当今天子之嫡长子朱载坤。

天子看着进出秦国公府的一众官员、勋贵,嘴角不禁露出几分笑意道:“看来朕来的有些迟了啊。”

守在秦国公府门前仆从见到天子的时候眼睛睁的大大的,一眼便认出了天子来。

如果说其他官员家的仆从十之八九是不可能认得天子的,但是李桓可是李府常客,以至于就连秦国公府的仆从都对天子印象深刻,一眼便将天子给认了出来。

那仆从第一时间跑进去通秉,而天子则是带上太子向着秦国公府走去。

因为认出天子身份的缘故,天子一行人进入府中自然是没有人阻拦。

这边李桓得知天子亲临的消息也是颇为惊讶,不过也是第一时间赶了过来,远远的见到天子便上前冲着天子一礼道:“陛下驾临,臣有失远迎,还请陛下恕罪。”

随同李桓向着天子见礼的还有如张仑、朱辅等一众勋贵,官员,众人显然也是被天子亲临给吓了一跳,能够让天子第一时间亲自赶来,足可见李桓在天子心目当中的地位。

朱厚照大手一挥示意一众人起身笑道:“朕闻知爱卿喜得麟儿,特来道贺,卿家不怪朕不请自来才好。”

李桓忙道:“陛下能来,是臣之荣幸,感激涕零还来不及,如何敢怪陛下。”

一旁的朱载坤上前冲着李桓躬身一礼道:“朱载坤拜见太傅。”

在天子册立太子的时候,李桓自然而然的被册封为太子太傅一职,有教导太子之职责。

将天子迎进厅中,朱厚照含笑看着李桓道:“李卿喜得麟儿,朕知秦国公府对于什么金银珠宝之类也没有什么需求,今日当着大家的面,朕便恩荫李卿两位麟儿为锦衣卫指挥同知吧!”

对于有功之重臣,朝廷往往会恩荫其父母、妻儿,以李桓之功勋,无论是李冯氏还是妻子朱琳、张槿皆已经是无从恩荫,那么做为李桓的子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恩荫对象,昭显天子对李桓的恩宠一如既往。

一般的有功之臣,能够得天子恩荫一个锦衣卫千户便已经是圣眷正隆了,但是天子这一上来便是恩荫李桓二子为锦衣卫指挥同知,这恩宠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在一众官员的羡慕当中,李桓忙向天子谢恩。

大明正德十六年春

过去的正德十五年一切风调雨顺,仿佛就连老天都在庇佑大明一般。

从天津卫一条快船自南洋归来靠岸,然后换了快马一路疾驰入京,带来了南洋八百里加急。

正值大朝会,当这来自于南洋的八百里加急被送到内阁的时候,留守的官员第一时间将之送入宫中。

当着百官的面,南洋行省,身为都指挥使的张淮率领南洋水师舰队一战大败西夷联军,击沉击伤敌船上百艘之多,俘获船只数百艘,可谓是一战稳固了大明对南洋行省的统治。

自知晓西夷对南洋行省心怀叵测的消息之后,朝廷便一直关注着南洋方面的动静,如果说不是李桓说南洋行省有张淮坐镇可保万事无忧的话,朝廷说不得已经抽调兵马派驻往南洋了。

如今捷报传来,朝堂上下为之欣喜的同时,也是长长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南洋对于大明的反哺可是越来越强,尤其是粮食方面,大量的粮食被运回大明,极大的缓解了大明的粮食危机。

经此一战,西方诸国见识到了大明的强盛,纷纷改变策略,更是派出诸多的使团南下入京朝见。

大明正德十七年春,十几支来自于西洋,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等大大小小的西方海上强国的使节团在大明水师舰队的护航之下于天津卫登陆。

十几支加起来足足有数百人的使节团自然是被那繁华的天津卫港口的景象给惊呆了。

这个时代大明依然是处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在西方人的认知当中,身处东方的大明无愧于东方强国。

但是闻名不如见面,如今在天津卫港口的第一印象便让使节团一众人闻知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