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正德四十五年(第2/3页)

王阳明看着李桓捋着胡须眼眸之中闪烁着睿智的神采道:“莫非秦国公准备投资修筑铁路?”

顿时众人不禁盯着李桓。

李桓则是毫不掩饰的道:“不错,若是陛下允许的话,秦国公府准备拿出一笔银钱出来修筑一条联通南京道华亭市舶司的铁路出来。”

从南京到上海大约有五六百里之远,若是修筑一条铁路的话,单单是投入便至少要二百万两之多。

秦国公府有钱,那是公认的,别说是二百万两,便是再翻一倍,秦国公府也一样能够轻松拿得出来。

毕竟这些年来,大明皇家商行到底赚取了多少的银钱,别人不清楚,他们这些站在国家最顶端的人又如何不清楚。

尤其是秦国公府在大明皇家商行当中所占据的股份比例也就比皇家低,可以说每年都有大量的银钱流入秦国公府。

听了李桓的话,王阳明看向天子躬身一礼道:“陛下,臣以为可行,不过臣却又一个条件。”

朱厚照看着王阳明道:“哦,爱卿请讲。”

就见王阳明向着李桓道:“秦国公要修筑铁路朝廷可以答应,便是道路运营权也可以交给秦国公,但是这道路运营权必须要规定年限,就以六十年为一个期限,六十年之后,道路运营权包括整个铁路本身便要收归朝廷所有,如果说秦国公能够答应这个要求的话,大明境内,秦国公可随意规划铁路。”

众人听了王阳明的话不禁眼睛一亮,如果说真的按照王阳明所言的话,等同于朝廷一分钱不花,只需数十年便可以收获一条铁路。在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只是这要求在众人看来倒是有些强人所难了,李桓又不是傻子,一条铁路投入数百万两白银,结果数十年之后便要尽数交给朝廷,这意味着李桓每年都要收取数万两的费用,方才能够保住本金。

然而数百万两的银钱被占用数十年,如果说用来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的话,这么长的时间,恐怕本金翻上几倍都不止吧。

所以说无论怎么看,只要是投资铁路,秦国公府绝对是亏本买卖。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桓轻笑一声道:“好,就这么说定了。希望到时候诸位不要后悔才是。”

见李桓如此干脆答应下来,倒是让一众人心中有些忐忑起来,难道说这次真的是他们想错了不成,还是说这铁路真的蕴藏着他们所不知晓的价值?

很快李桓便一口气说出了几条道路的名字来,如联通苏州、扬州的铁路,又或者是联通张家口到京师的铁路,乃至京师到广州的铁路。

一条条道路的名字从李桓口中说出,只惊的一众人睁大了眼睛,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桓。

便是朱厚照也忍不住道:“李卿,这……这些道路加起来怕是足有数千里了,李卿哪里寻来数千万两白银投入其中啊……”

李桓笑道:“陛下尽管放心便是,臣既然敢提出来,自然有解决之法。”

见李桓这么说,朱厚照深吸一口气道:“好,既然李卿有如此魄力,那么朕便准了。”

一旁的王阳明也是捋着胡须道:“秦国公命人递交一份修路的文书上来,内阁会以最快的速度予以批复。”

大明正德三十六年

从南京道华亭的道路之上,一支支的被征调来的筑路队正顶着炎炎烈日努力的夯实地基,然后铺上石子、枕木,以及一根根粗大而又重量十足的百炼钢轨。

秦国公李桓投资二百万两白银修筑一条联通南京到华亭的铁路,消息一出不知道惊动了多少人。

尤其是那些商贾更是闻风而动,只是不少人在见了那一条联通京师、天津卫港口的铁路之后,虽然说为之惊叹,然而得知其造价之后,本来蠢蠢欲动想要学李桓拿下那么一两条铁路修筑权以及运营权的人一下子便偃旗息鼓。

实在是投入太大了,当然如果只是投入大的话,倒也吓不住这些商贾,毕竟天下间要说有钱,还真的要属这些商贾。

关键是这些商贾根本就看不到回报啊,毕竟那么大的投资,结果数十年之后一切便要为朝廷所收回,换谁能接受啊。

不少人都将李桓当做傻子一般看待,不过如英国公、成国公等寥寥几名勋贵却是在稍作考虑之后拿出一笔银钱投入其中,权当是替李桓分担一部分压力。

一年多的时间,在不计人力的投入之下,南京至华亭的铁路贯通,而且还是双向两车道,足足投入了白银四百五十万两之多。

这一次行驶在铁路之上的蒸汽机车已然是更新换代了两代,毕竟在李桓的要求之下,以罗通为首的一众能工巧匠那是想尽办法,竭尽所能的改进蒸汽机。

伴随着轰鸣声,足足拉着有近十个巨大车厢的蒸汽机车硬是跑出了四十里左右的时速,相较于那第一台投入使用的蒸汽机车无论是在承载力还是速度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