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分担火力(第2/4页)

“臣以为,今日已不同与往日,过去禁止各地的学宫,是因为要集权与庙堂,不能让地方官随意任命贤才,可如今的太学,已经不再是从前那般直接为官的地方,地方官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各地都需要考核,不存在直接提拔的情况,故而请陛下改变原先的政策,允许地方的学宫,允许地方设立太学,哪怕不愿意赐予太学之名,若是能放开国学的限制,也是可以的……”

王同说起了很多的事情,大多都是关于地方启蒙体系的。

地方如今是从县学开始,县学启蒙,优秀的人进入郡学或国学来深造,进行全方面的培养,更优秀的人前往太学治百家,选择最擅长的一门学问,这是刘长理想状态下的三级升学。

可王同却对目前这个制度有很大的看法。

“庙堂施行这样的政策是为了养贤,而如今县学时日太长,国学太短,此为本末倒置……庙堂耗费大量的钱财,精力却多耗费在县学里,当然,基础是很重要,可是在财政并非是那么的充裕的情况下,是不是应当更重视郡国之学呢?从这里出来的人,才是大汉所需要的真正贤才啊……”

刘长很认真的聆听了对方的建议。

“您说的这些事情,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吧,北平侯如今就在长安,您可以与他先商谈这件事,询问他的意见。”

“若是你们联合上书,我就告知与群臣,使其进行。”

两人又聊了些其他的事情,王同这才拜别了刘长,在送他离开的时候,刘长也没有忘记嘱咐他,“管教弟子不必太严厉,让他们能明白错误就好,可莫要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啊!”

在王同带着弟子离开之后,吕禄方才走上前来,看着他们离开的方向摇着头。

“嗯,在朕的帮助下,以后大概就看不到杨何的那些文章了。”

刘长颇为得意的说道。

吕禄却很认真的说道:“陛下,这些我不是很在意,我只是想知道,您是怎么知道他那些文章的?还能如此准确的进行陷……告状?”

“朕自幼苦读,知道这些不是很正常嘛?”

吕禄却再次询问道:“是窦广国嘛?”

“是安。”

“果然如此!”

吕禄就知道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自家陛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最清楚不过了,怎么可能从文章上抓住别人的把柄?原来是请了刘安来相助,这就说的过去了。

“可您怎么会提前准备好这些呢?”

“王同刚进城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陛下英明……”

吕禄衷心的说着,每当陛下要做这种类似报复别人的事情的时候,就是这般的聪慧,准备妥当,处心积虑,若是这心思能用在国事上,大汉何愁不兴啊!!

大概是因为报复成功,刘长的心情非常不错,吃饭都比平日里多了些,吃好了饭,就朝着长乐宫赶了过去。

……

“轻点……嘶……”

刘赐躺在床榻上,刘良摇晃着头,轻轻为他上药。

“这次又是因为什么啊?”

“你的屁股迟早要被打烂了……肿的比阿父的头还大。”

刘赐骂骂咧咧的说道:“都是因为大哥嫉妒我的原因啊,迁和彘都喜欢我,不喜欢他,处处效仿我,大哥很嫉妒,就出手打了我一顿……”

刘良迟疑了一下,方才说道:“你都教了他们些什么啊?”

“我就是带着他们去玩,鬼知道他们跟着我学了什么,我这个人又不差,他们就算学我,肯定也没学到什么坏东西啊……”

“赐啊,迁将来可是要当皇帝的,你可不能把孩子往歧路上带啊,若是效仿你,那还了得?”

“不是,你什么意思?学我就是走向歧途??”

“反正大汉皇帝不可能三天挨一顿毒打吧?”

刘赐龇牙咧嘴的说道:“这可说不好,就阿父那个性子,你说他年少的时候就没挨过打吗?我觉得,他可能挨的比我还狠!”

“胡说八道,阿父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可能与你这般呢?”

刘良擦好了药,坐在了刘赐的身边,刘赐却很是不在意。

“是什么样的人都不重要,无论是当皇帝,还是当王,都是一样的,只要能做些对社稷百姓有用的事情,哪怕你就是如北平侯那般好色,如阿父那般凶残,如张相那般谄媚,你都是贤人,若是你什么都做不好,就算你有我这样的品德,那也是无用的。”

刘良脸色一沉,没有说话。

刘赐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连忙解释道:“君王要做对社稷百姓有用的事情,也分很多种的,有的君王像我阿父这般,私德不好说,但是能用人,政令执行的好,也有君王像梁王那样,什么事也不做,可也不折腾百姓,风调雨顺,百姓也算富裕,有的君王像过去的楚王,不施行什么政令,召集了一大群的学问家,专心搞文治的,不也是很好吗?方法有很多种,所谓的有用的事情,同样也分很多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