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诸王归来(第3/4页)

刘长已经不再哭泣了,也不会轻易表现出自己的悲伤。

只是,他变得有些害怕独处,当他一个人坐着的时候,心里总是空荡荡的,仿佛心里丢失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犹如心脏被挖掉了一块,内从而外的空洞感很是令人窒息,故而,刘长需要忙起来,只有忙碌的时候,他才能无视身体的这种感受。

两位诸侯王坐在他的面前,刘长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随即上去扶起刘郢客。

在经过了一顿寒暄之后,刘安送刘郢客离开,刘长这才看向了刘建。

“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哪有一见面就问皇帝要不要吃特产的……现在是守孝期,怎么能贪图口舌之欲呢?这是贤明的君王该去做的事情吗?你一不讲礼,二不说国事,简直愧对你这个诸侯王的身份……你带来的是什么特产?好吃吗?”

前头还在讲着道理,后头就已经将心思放在了特产上。

刘建顿时轻松了不少,他先前很担心七哥的状态,心里很是担心他会因为这件事而崩溃,故而到达长安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来拜见哥哥,看看他的情况。

而此刻看到兄长还是一如往常那般的不当人,没有什么变化,刘建终于松了一口气。

“此物唤作美人舌……兄长您不要这样看着我,我不吃人,这是珍贝……您放心的吃,那里还有一个传闻,我将给您听吧,据说啊,过去的西施与越国国相范蠡本来是一对情侣,后来她被勾践当礼物献给了吴王夫差……”

“不是,道理我都懂,可这越人投江自杀,跟你们胶东国有什么关系???”

“额……我也不知道,反正当地人是这么说的……”

“这玩意运过来可不容易,兄长再多吃一些……”

刘建又好奇的询问道:“平日里三哥总是往长安跑,这次怎么没来呢?”

“哦,他先前在赵国很偏僻的地方,此刻大概是要与代王一同回来。”

……

前来的诸侯王,郡守,国相们越来越多,除却诸侯王外,如国相和郡守们是在祭拜之后就可以回去的,毕竟他们要操办地方的事情,不可能在长安耽误太长的时日,刘安将这次的迎接之事操办的不错,无论是迎接的规格还是祭拜的事情,他都进行了妥善的安排,而大多郡守和国相们大概也猜出了些什么,主动与刘安拉近彼此的关系。

诸侯王们齐聚一堂,兄弟们许久都不曾相见,此刻相见,都有很多话想要说。

刘长坐在上位,楚王,吴王,齐王,城阳王,梁王,胶东王,南越王,东海王等人分别坐在两侧。

兄弟们说起了各地的情况,又讲述起了庙堂接下来的预期和进程。

“诸位都别急着走了……等所有诸侯王们到齐,我们再好好商谈,如今的交通便利,各地的诸侯王们想要回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众人皆称是。

又过了一段时日,最令人瞩目的赵王和代王一同回到了长安。

刘安再次前往迎接。

看到刘安,刘如意的脸色异常的复杂,若是说跟吕后关系最差的,那大概非赵王莫属了,可是吧,赵王跟皇帝的关系又很亲近,刘如意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国相袁盎就站在他的身边,随时做好了堵嘴的准备。

他是真的害怕。

自家这位大王向来是无法无天的性格,若是在如此严肃的场合下说出些什么来,那九族都要一同升天了……这让袁盎非常的恐惧。

而刘勃则是非常的悲伤。

看到兄长,他便哭着与兄长相拥在一起。

刘勃与太后的关系也很亲近,作为一个乖巧的孩子,大人们都很喜欢他……只是,这个曾经的孩子,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是个男孩,刘勃取名为胡。

当听到刘勃带来的这个消息,刘安擦了擦眼泪,感慨道:“生老病死,大概就是如此了。”

可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口误,急忙说道:“我这犹子定然是如你这般健壮的。”

刘如意却摇着头,“娃娃是很可爱,跟他阿父一样,可就是这个名字,取什么不好,非要取个胡字,非说什么:眉寿万年,永受胡福……这名字听着就像夏人……”

刘安没有多说什么,带着他们前往祭拜。

袁盎一直都紧紧跟在刘如意的身后,防止此人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举动,好在,直到祭拜结束,刘如意都没有失礼的地方,祭拜之后,他站起身来,感慨道:“我年幼时曾怪罪太后,认为她是个坏人,可是当我真正开始治理赵国的时候,我才能稍微明白一些她的不易,治理地方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太后的才能绝对不是中人所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