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商会、淡马锡模式(第2/3页)

“当然不可能由官府来决定。”崇祯想了想,又道,“你们各省的商人在南京不是都有本地的会馆么?要不这样,各省的商贾先成立各自的商会,然后推选出一个商会会长,然后由各省的会长组成总商会。”

听到这,康百万等大商贾顿时眼前一亮。

说实话,创办商会他们其实老早就想了。

只是担心朝廷反对,所以一直没敢创办商会。

却万万没想到,圣上今天居然主动提出来了。

这对于整个商贾群体而言,真是破天荒的大事件。

顿了顿,崇祯又道:“这个股份的数额,就由总商会派人裁定,当然了,如果你觉得数额定得太高,可以拒绝,许氏作坊仍旧是您一个人的。”

“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许国点点头又道,“小老还有一个问题。”

“许员外?!”康百万已经有些不高兴了,心说许国你别太过份。

崇祯却摆了摆手说道:“欸,既然是谈话就得开诚布公,话都不让人说,国舅爷你也未免太霸道了些。”

“圣上,臣并不是这个意思。”康百万吓得站起身。

尽管已经是皇亲国戚,但是康百万并没有恃宠而骄。

“坐下。”崇祯示意康百万落座,又对许国和声说道,“许员外你接着说。”

许国定了定神,问道:“小老想问的就是,拿了这笔银子之后,许家的造纸坊还有印书坊谁说了算?是小老我呢,还是入了股的股东?”

“当然还是许员外你。”崇祯不假思索的说道。

说到这里一顿,崇祯又接着说道:“说到这里,朕就直说了吧,朕打算在大明皇家银号之外再办一家银号,名称暂时就定为工商实业银号。”

“工商实业银号?”康百万、方文箴等商贾不由面露期待之色。

大明皇家银号是皇家一家独有,大明户部银号则是朝廷的银号,他们这些商贾就是有银子也没有办法参一股,却不知道这个工商实业银号可不可以参一股?

“对,工商实业银号。”崇祯点点头,又接着说道,“这个工商实业银号的股本金暂定为五千万两,大明皇家银号意向出资两千万,剩余三千万股本金面向全大明的商贾筹集,有意向的商贾皆可认缴股本金,什么时候三千万认缴完毕什么时候截止,如果认缴数不足,则不足的部分由皇家银号补齐。”

听到这,许国这样的小作坊主还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但是像康百万、方文箴、翁之义这样的大商贾却不禁怦然心动,如果能在这个工商实业银号占据一定股份,不仅铁定可以赚大钱,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他们家就跟皇家变成了生意合作伙伴,这个名头就不是银子能买到。

当下这些巨商大贾已经在盘算要拿出多少银子入股。

崇祯接着说道:“工商实业银号原则上不做民间小额借贷业务,专只做一项业务,那就是给像许员外家的造纸坊、印刷坊这样的作坊注入股本,如果赔了,那自然就是赔了,而如果赚了利润,则按照入股的股数抽取利润。”

“这些作坊、矿山、工厂上缴的利润就是工商实业银号的利润。”

“这些利润除了每年拿出一定数量分红之外,剩余全部计入工商实业银号的股本,继续扩大业务的范围及规模。”

这其实就是淡马锡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有力的扶持工商实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工商实业银号对各行各业实现强有力的控制。

说白了其实就是实现国家垄断。

垄断的好处,就是对上游有议价权,对下游则有定价权。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匹丝绸,通过对全产业链的垄断,向上可以无限压榨桑农,向下则可以无限制薅终端消费者羊毛。

当然,这只是举个例子。

至少崇祯还活着的时候,绝对不会对内压榨。

但是对外肯定得薅羊毛,丝绸必须大涨一波。

但是现在就办不到,既便三大织造局也没形成产业垄断。

所以,工商实业银号前景可期,未来必定会膨胀成为一头资本巨兽,在世界范围内呼风唤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来,崇祯也有想过独占好处。

这样一桩注定能赚大钱的生意何必与人分享?

但是老话说得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皇家如果只想着把所有好处都占尽,那么最终结果就只能被人背刺。

只有把好处分摊给尽量多的相关方,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皇家的统治根基才能够稳固,才不会因为利益而被人推翻。

未来,就连皇家银号也得释出股分让人入资。

未来的大明江山,政治上是皇帝与内阁的二元并行制,经济上则是通过大明皇家银号以及工商实业银号打造的以皇家为核心的庞大既得利益集团实行垄断,军事上则是以国子监、士子营为基础的独立武将体系,最后是事实上的大明宪法皇明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