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国子监试(第2/3页)

大教场,固名思义就是当年洪武帝用来校阅京营的场所,后来朱逮迁都之后,大教场就跟金川门内的营房一并遭到了废弃。

不过大教场并不跟营房在一起。

京营营房在南京内城的最北端,狮子山的南麓。

但是大教场在南京外城的最南,可谓南辕北辙。

当考生们陆续到来时,只见大教场的四周早已经标枪般插满了京营兵,一个个穿着大红的鸳鸯战袄,着实的威风。

大教场里边则摆满了矮几坐席。

远远的看过去,就像是一张巨大的棋盘。

离得近了之后,考生们才发现,矮几上已经摆好了文房四宝以及宣纸。

“都过来排队!”还隔着几十步,一个披着棉甲的勤王士子便朗声说道,“按照之前下发的编号,过来排队!”

这之前,参加考试的考生已经领了编号。

因为考生太多,所以整个考场被划分成了三百六十一个区域。

对,就是按照围棋的纵横各十九道划分,每个区域约一百五十个考生,各有两个勤王士子以及京营兵负责考场秩序。

大约卯时一刻,五万多考生便全部到齐。

虽然距离卯正时分还有三刻钟,但是早就已经到场的副主考朱慈烺便示意考生们可以提前进场,太子仁慈,觉得考生们站着有些累。

五万多考生在勤王士子引领下有序进场,很快找到各自坐席。

考生正襟危坐,连咳嗽都不敢,只有维持秩序的勤王士子在反复重申考场纪律: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喧哗,不准结交监考。

但是可以磨墨,提前铺好试卷。

大校场上便立刻响起翻动试卷的簌簌声。

然而让所有考生失望的是,试卷只是空白试卷,且只有一张。

看到这,不少考生便在心里说一声苦也,怎么只有一张试卷,连草稿纸都没有?这要是写错了或者沾了墨,岂非就要落榜?

在考生们忐忑不安的等待之中,时间来到卯正。

崇祯珊珊来迟,这狗皇帝昨天晚上宿在乌衣巷,荒唐了一宿。

拖着略微有些沉重的步伐,崇祯登上了校阅台,在台上站定。

站在校阅台前缘往下俯瞰,但只见五万多张考桌整齐的摆开,五万多个考生正襟危坐向他投来敬畏中带着崇拜的目光。

所谓大地如棋局,生员当棋子,说的就是这个。

当下崇祯便从衣袖之中取出一本线装书,是一本论语精校本。

离校阅台最近的考生见了顿时眼前一亮,看来考题出在论语!

当下这些考生便绞尽脑汁,开始思量皇帝有可能会选哪一句?如果选了这句,又该如何破题?哪怕只是比其他考生多构思片刻也是极好的。

然而,崇祯只是随意的翻了几页便又把论语合上。

然后崇祯便朗声说道:“这次考试的考题,便是论语!”

“啊?”站在校阅台下的高起潜、卢九德还有几十个大嗓门的士子便是一愣。

考题便是论语?圣上,你违规了,考题只能选择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的某一句或者某一段,但不能直接拿论语当考题。

哪有拿论语当考题的?这也未免太简单了。

拿论语当考题,就算让童生来考,也能闭着眼睛破题。

“啊什么啊?”崇祯脸色垮下来,哼声道,“耳朵聋了,考题是论语!”

“是!”高起潜、卢九德一个激泠,赶紧尖着嗓子高喊,“万岁爷说了,今科国子监试的考题便是论语,论语!”

几十个大嗓门士子纷纷跟着大吼:“考题是论语,论语!”

很快,号子声便传遍整个大教场,传进每个考生的耳朵。

整个考场顿时一片哗然,就论语?这也未免太简单了吧?简直白送啊!着了,今科我是必中的了,我要进国子监了,哇哈哈!

当下考生们便挥毫泼墨,开始誊写。

没错,这样的一道考题,根本不用酝酿。

虽然从未见过拿论语做题的范文,但这根本难不住他们,他们中间最年幼的都学了五年以上程文,还能写不出来这?

……

与此同时,在内阁值房,四位阁老及两位堂官正在商议国事。

在一个月前的廷推之中,前礼部尚书王铎最终落选,张慎言、孟兆祥、钱谦益三人得以入阁,分别成为次辅、三辅以及四辅。

在上个月,除了内阁辅臣的廷推,还进行了六部堂官的廷推。

最终范中杰在晋升吏部左侍郎短短不到半年之后,再次晋升吏部尚书,王铎则得以原复原职,仍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身为赴难九卿之一的吴麟征又得以上了个大台阶,继不久前晋升詹事府詹事之后,再次晋升户部尚书。

这次参与内阁会议的是户部尚书吴麟征还有兵部尚书吕大器,所商议的事情就是如何处理从伪顺那边交易得来的一万匹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