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货币改革(第2/3页)

“太子,这些怕是不够。”夏允彝摇摇头说,“我们市舶科做过核算,大明与西夷一年的海贸总额也不过三百多万两,这点银子只怕是杯水车薪哪。”

“圣上,可以发行宝钞。”郑遵谦忽然说道,“唯有宝钞能破解此困。”

“宝钞?只怕是不妥吧。”朱慈烺担心的道,“我大明宝钞现在几乎已经沦为了废纸,官绅百姓只怕是很难接受另外一种宝钞。”

崇祯道:“宝钞当然不行,但是银票却可以。”

“银票?”朱慈烺茫然道,“父皇的意思是?”

崇祯道:“银票的意思就是,可以直接兑换银子的票据,银票由皇家银号独家发行,皇家银号每发行价值一元的银票,就必须在银库储备一两银子,任何商家任何人拿了银票,可以在任何时候到皇家银号兑支相应数额的足色银。”

“妙极!”郑遵谦闻言赞道,“如此一来商家和官绅百姓就再无后顾之忧,就能放心大胆的使用银票,而银票的信用一旦建立起来,只要储备五成甚至四成的足色银,就足以应付官绅百姓的兑支需求,如此一来对银子的需求就会极大的减少,市面上也就不会再缺银子,也就不会再出现各家银号乃至内务府都缺银子的困局。”

崇祯心说你还是过于保守了,准备金哪里用得了四五成?

一旦银票的信用建立起来了,两成的准备金就足以应付,挤兑是不可能发生挤兑的,就算真的挤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直接跟足色银脱钩就是了,到时候已经用惯了银票的官绅百姓不可能倒退回去重新用银子。

因为银票相比银子方便太多了。

只不过这些话就没有必要说出来。

笑了笑,崇祯又道:“除了发行银票之外,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银子成色属实太杂乱,而且使用银子还需要称重,属实不方便,朕以为,有必要发行统一规格并统一成色的银币,银币的额度可以分为三种,一元、五角以及一角。”

“其中的一元银币,价值相当于一两足色银。”

“五角相当于五钱足色银,一角则相当于一钱。”

“此外还需重新铸造铜币,币值分为五分及一分。”

“之前的铜钱仍可以使用,十文铜钱相当于一分铜币。”

顿了顿,崇祯又道:“今后,未经铸造的银子将不被允许作为钱币在大明境内使用,洋商若想要与大明做贸易,也只能拿黄金或者白银到皇家银号换取等额的银票又或者银元,然后才可参与货物之贸易。”

崇祯的这一手那是所图乃大。

他是冲着收取铸币税而去的。

而且,崇祯想要收取的不仅仅只是伪顺、建奴以及周围国家的铸币税,而是打算把整个世界的铸币税都给包圆。

当然,这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眼下还是先把银票银币和铜币给做出来。

说此一顿,崇祯又对辎重科给事中朱舜水说道:“朱舜水,明天上午,你把债券印刷作坊的东家,朕记得是姓许,是吧?”

“对,是姓许。”朱舜水忙道,“歙县书商许国。”

“对,就是他。”崇祯点头道,“你把他叫过来,再让他把印刷坊内手艺最好的油墨匠以及微雕匠一并叫来,咱们商量一下银票的防伪手法。”

“是。”朱舜水恭应道,“明日一早臣等准时过来。”

“好,现在接着说正事。”崇祯又扭头对马鸣騄说,“内务府的家底现在大约是三亿,今年账面上的盈利是五千万两,是吧?”

“是。”马鸣騄道,“圣上从云南所得财货则未计入。”

“从云南所得财货还无法变现。”崇祯道,“那些珍宝都还在半路上,等到运回南京,怎么也得明年的正月之后,变现更要到三四月间。”

汪胡两家可没有财力直接买下价值五千万两的珍宝。

所以,肯定得等到汪胡两家先处理掉大部分珍宝之后才能兑付银子。

马鸣騄又道:“那么,湖广各藩、靖江王以及黔国公名下之府邸以及庄田是否入册?若入册则作价几何?”

这些府邸以及庄田若是入册,也算作内务府的盈利。

“这些府邸还有庄田你就别惦记了。”崇祯一摆手道,“都交给广西、云南以及湖广的藩司衙门做改土归流及安置镇兵之费用了。”

“好吧。”马鸣騄有些失望的点了点头。

“马卿,你也别失望。”崇祯笑着说道,“就算是没有广西、云南以及湖广的这些藩王府邸以及庄田,云南这一仗内务府也是赚了的,朕早已经算过了,这一仗内务府总共只花了不到五百万两,但是从云南得来的财货之中光现银就有八百万两,此外还有价值五千万两的各种奇珍异宝,所以说内务府怎么算都是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