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血洗粮商(第2/3页)

到时候,水利粮食银号就可以拿着借条,以极低的价格抵走全部的粮食,湖广的百多个大小粮商剩不下一粒粮食不说,还要倒欠水利粮食银号至少五百万两足色银,这笔欠债足以让湖广的百多个粮商倾家荡产。

换言之,崇祯这样一捣腾,水利粮食银号一分银子没有出,就吃进了今年湖广一省的九千万石余粮,而且卖粮的老百姓也没有吃亏。

唯一倒霉的就是湖广的百多个大小粮商。

这就是大资本的可怕之处,吃人不吐骨头。

接下来,崇祯要吃的就是南直隶的大小粮商。

崇祯道:“汪平山,胡仁之,你们先别急着转运那批珍宝了,抓紧时间从湖广往南直隶贩粮,现在南直隶的粮价普遍已经涨到了三两一石,你们卖二两,南直隶的大小粮商为了保粮价肯定会拼命的吃进。”

“你们就一批批的贩运粮食。”

“一次也不要太多,给他们留出时间筹银子。”

“等你们往南直各府贩运了1000万石左右时,南直隶的这些粮商至少已经欠了各家银号一千万两,这时候你们再突然加大粮食的贩运量,朕也会让皇明时报刊载文章,联手把粮价打压下来,让南直的这些个粮商也赔个倾家荡产。”

“遵旨。”汪平山和胡仁之起身道,“草民等这便返回湖广。”

目送汪平山还有胡仁之离开,崇祯也跟着起身,准备再去火器科的工场看看。

上次去火器科时,崇祯亲手对神火炮的气动布局做了修改,除了适当的减小主翼的展弦比,再就是强化尾翼。

之前的神火炮之所以做布朗运动,就是因为尾翼面积不够。

神火炮的纵向以及横向的稳定性主要就是通过尾翼来实现,尾翼如果稳不住,铁定只能做布朗运动。

然而没等崇祯出门,马鸣騄、朱舜水就找上门。

跟着两人一起来的,还有歙县书商许国以及许氏印书坊的油墨匠以及雕刻匠,这两个工匠明显是印书坊的老人,年岁都不小。

“圣上,第一版银票已经印出来,还请您圣裁。”

马鸣騄将印书坊刚刚印好的第一版银票递上来。

崇祯伸手接过银票,一共是七张,面额分别是壹元、贰元、伍元、拾元、贰拾元、伍拾元及壹佰元,壹佰元就是最大的面额。

壹佰元的面额就足以满足万元以下的交易需求。

毕竟一万元也不过百张,叠加起来也没有多厚。

至于更大额的资金往来,可以由银号直接开具金票。

金票其实就是另一个时空的银票,需临时开具,即用即兑。

崇祯分别摸了下正反面,手感还是非常不错的,应该是下了血本。

许国就不无得意的说道:“禀圣上,银票纸张用的是我们许家纸坊的秘制桑皮纸,臣不敢说别家纸坊一定造不出这样的桑皮纸,但是要想造出手感一样的桑皮纸却绝无可能,所以光是纸张这一关就能杜绝大部分的奸商。”

许国不久前捐了个户部员外郎,现在也算是官身。

“还有这个油墨。”许国又说道,“是我们的何九师傅亲手调制的,不光色彩清晰,遇水不洇不化,关键还有一等微小的凸起。”

崇祯仔细摸上去,确实摸到颗粒感。

许国又接着说道:“当然,除了纸张还有油墨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藏在反面图纹之中的一行密字,这可是麻五师傅的独门绝技,别人仿造不来。”

说完,许国又递给崇祯一个放大镜,再把密字指给崇祯看。

借助放大镜,崇祯果真从背面的图纹之中找到了一行小字。

若是不用放大镜,只会认为这就是一条稍浓的墨绿色线条,但是用放大镜仔细看,才发现写的竟然是一行字:大明崇祯丙戌年。

许国又接着说道:“圣上,如此精细的微雕就已经够难的了,要想在这么精细的微雕上将另一个人的雕刻手法模仿得一模一样,就更是难如登天,而要想模仿出麻五师傅的微雕就绝无可能,因为麻五师傅不光精于雕刻,而且还精擅书法!”

不得不承认,许国这回真下了血本,有了这三重保障,几乎无从伪造。

“好!”崇祯欣然点头说,“那就照此版面大量印刷吧,还有,麻五师傅还有何九师傅今后就住到清凉坊去吧,银票的印刷坊也一并搬迁到清凉坊,今年每隔两年就推出一版新的银票,将旧的银票全部替换掉,以免伪造。”

“领旨。”许国长揖到地。

……

一辆马车悄然停在通济街头钱邸的侧门外。

厚厚的棉帘掀开,一个身穿考究杭绸襕衫,头戴一顶镶嵌有祖母绿翡翠瓜皮帽的中年男子从马车里走了下来。

“徐员外快里边请。”